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目前在地球轨道上有2个空间站正在运行 , 其中一个就是我们国家的空间站 , 还有一个是由16个国家参与建造、运营的国际空间站 。 国际空间站在1998年开始正式建站 , 在2010年完成建站任务并转入全面使用阶段 , 至今 , 国际空间站已经在太空中运行了很多年 。 作为一个已经运行了20多年的设施 , 国际空间站现在的情况不容乐观 , 此前就多次在国际空间站内发现了空气泄漏的情况 , 现在俄罗斯的航天又传来了坏消息 , 国际空间站的俄罗斯“星辰”号服务舱压力急剧下降 , 舱内压力目前已下降至154毫米汞柱 , 在此前的记录中 , 出现漏气的服务舱过渡舱内压力为405毫米汞柱 。 除此之外 , 国际空间站还突然失控 , 这是怎么回事?
国际空间站突然失控
在2021年7月21日 , 俄罗斯用“质子-M”号运载火箭将一个名为“科学”号的多功能实验舱发射升空 。 这个重达20350千克的“科学”号实验舱其实也是一个很老的设备 , 它在1995年就已经开始建造 , 是国际空间站第一个模块舱“曙光”号的地面备份 , 后来在2004年改造成为飞行模块 , 原计划在2007年发射升空 , 但是最终延期到今年7月才顺利前往国际空间站 。
在“科学”号实验舱到来之前 , 在国际空间站有一个名为“码头”号的模块原本计划在2021年7月23日就与国际空间站脱离 , 为新发射升空的“科学”号实验舱腾出对接口 , 但是“码头”号模块因为一些原因推迟了脱离时间 , 在2021年7月26日才完成脱离 。 随后“科学”号实验舱在2021年7月29日与国际空间站的俄罗斯“星辰”号服务舱成功对接 。 在完成对接后 , 却频频出现状况 , 国际空间站甚至还出现了失控的情况 。
在完成与国际空间站的对接后 , “科学”号实验舱突然启动发动机 , 结果导致国际空间站的飞行姿态发生了偏转 , 偏转角度达到45度 , 由于此前国际空间站未曾出现这样的情况 , 所以当时也引起了很多人的恐慌 , 认为国际空间站可能要失控了 。 不过 , 后来俄罗斯启动了国际空间站上另一艘飞船以及一个舱段的发动机 , 将国际空间站的飞行姿态恢复了原状 。
在太空中由于重力可以忽略 , 所以有一个推力都可能会导致航天器的飞行姿态出现变化 , 在历史上也曾经出现类似航天器快速旋转的情况 。 在1966年3月16日 , 美国的双子星座8号飞船与改装的“阿金纳”火箭末级完成了世界上首次手动交会对接 , 在完成对接后飞船突然猛烈旋转 , 飞船内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只能让飞船与“阿金纳”火箭末级脱离 , 飞船在脱离后仍不断旋转 , 经过手动控制后飞船的姿态才稳定了下来 。 为了安全起见 , 双子星座8号飞船紧急返回 。 可见 , 在太空中出现任何的状况都是比较危险的 , 不容忽视 。
除了姿态出现失控的情况外 , 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在打开了舱门后 , 又看到有一个长约2厘米的螺栓从国际空间站内飞了出去 。 目前仍没看到关于这个螺栓的情况说明 , 所以我们也不知道这个螺栓的脱离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
搬进中国空间站成定局?
我们国家在2021年4月29日发射了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 , 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 我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全面展开 。 随后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以及神舟十二号飞船先后发射升空并顺利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完成对接 , 3名宇航员顺利进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内 , 还顺利进行了第一次出舱活动 。
在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升空后 , 也有很多网友将空间站天和核心舱与国际空间站进行对比 , 作为一款新发射升空的航天器 , 我们国家的空间站在很多方面都比国际空间站更优异 。 我们的空间站除了自己使用外 , 也欢迎各个国家参与到我们的空间站中 , 如在第一批科学实验项目中 , 就有来自17个国家、23个实体的9个项目成功入选 。
【国际空间站|俄航天传来坏消息,国际空间站突然失控,搬进中国空间站成定局?】
推荐阅读
- 关于鹦鹉螺的知识,造型可爱的‘活化石’
- 这野兽真可怜!常被黄鼬咬断脖子,豹叼它喂幼崽,猞猁靠它过日子
- 刚刚启动!第一棒是他
- 中国空间站太阳能转化效率30%!美国不服:我换电池
- 私人公司也能训练宇航员,美国首个私人宇航员任务将于3月底发射
- 在国际空间站中,人类可能受到的伤害
- 事关月球采矿控制权,美国拒绝与中国合作,没想到中方已抢先一步
- 国际空间站附近现神秘黄色物体,绝非人类杰作,外星人的粪便?
- NASA终于宣布国际空间站将坠毁,时间:2031年1月,地点:尼莫点
- 史上唯一被陨石砸中的人,虽只受了皮外伤,但后续的麻烦却没停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