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应急预案|xxxx医院突发性传染病应急预案( 三 )
4.2.2 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的应急响应程序
专家委员会和应急处理机构应当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 。应急指挥机构和感染控制科负责联络和组织相关部门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 。书写的病历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应妥善保管 。不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应当将患者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 。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 。
4.3 应急处理人员的安全防护
要确保参与应急处理人员的安全 。针对不同的突发性传染病,特别是一些重大突发性传染病,应急处理人员还应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 。
4.4 应急响应的终止
突发性传染病疫情应急响应的终止需符合以下条件:突发性传染病事件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经过一段时间后无新的病例出现 。特别重大突发性传染病事件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提出终止应急反应的建议,报国务院或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批准后实施 。特别重大以下突发性传染病事件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提出终止应急反应的建议,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下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请求,及时组织专家对突发性传染病事件应急反应终止的分析论证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 。
5 善后处理
5.1 后期评估
突发性传染病疫情扑灭后,应急指挥机构应组织有关人员对突发性传染病疫情的处理情况进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和应对措施 。
5.2 奖励
院领导应组织相关部门对参加突发性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作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 。
5.3 责任
对在突发性传染病疫情的预防、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理过程中,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违纪违法行为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
5.4 抚恤和补助
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因参与应急处理工作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 。
5.5 恢复生产
突发性传染病疫情扑灭后,对疫点和疫区进行持续监测,符合要求的,方可重新恢复生产 。
5.6 社会救助
发生重大突发性传染病疫情后,服从上级行政部门指挥,做好向疫区提供的各项救援工作 。
6 应急保障
6.1 技术保障
6.1.1成立突发性传染病专家委员会,成员由传染病学、临床医学、流行病学、卫生管理、医学检验等方面的专家组成 。
6.1.2 应急处置的医疗卫生队伍由疾病预防控制、医疗、卫生监督、检验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 。
推荐阅读
- 国旗下的讲话:突发情况下如何应急避险
- 春季传染病的预防|广播稿素材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 预防肠道传染病|广播稿肠道传染病预防
- 演练解说词|街道办应急山地救援队演练解说词
- 应急救护常识|应急救护知识
- 幼儿园安全应急预案|幼儿园安全工作应急预案
- 地震应急分哪些阶段|清权查险阶段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 小学小学校园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应急预案
- 小学集体外出、大型活动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 小学突发地震及其它自然灾害事件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