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县文化体育局创新机制体制 推动事业发展( 二 )
二、创新工作思路,实现“四保四变”
文化站改革是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项政治任务 。在改革中,我们紧扣政策,准确把握,坚持刚性操作、阳光操作、有情操作,实现了全员身份置换、全员养老保险、全额财政支付、全部资产保全的“四全”目标,改革平稳着陆 。在做法上,我们主要把握“四个确保” 。
一是确保阵地不丢 。乡镇文化站是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的主要载体 。改革推进过程中,我们克服困难,全力保全文化站原有资产,改制后成立的各乡镇文化站和文体局签订房产等设备设施管理协议,利用站所的资源开展农村公益性服务,为“以钱养事”机制的建立和运行提供阵地保障 。
二是确保队伍不散 。我们按照政策要求,对全县12个乡镇文化站的26名在岗工作人员全部实行一次性补偿买断,实现了身份置换,并且全部实行了社会养老保险 。然后通过公开竞争的方式,择优返聘12人到文化站工作,签约上岗,合同管理,重组了一支综合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精干队伍 。根据各乡镇的具体情况,将财政预算经费分解到各站,作为“以钱养事”的经费,按照各乡镇政府与文化站签订的《劳务合同》,由文体局牵头检查验收后,将“以钱养事”经费拨入各站返聘人员个人帐户 。
三是确保经费不减 。改革后的文化站人员比原来减少54,通过我们的努力,县委、县政府按省委有关文件精神,将文化站“以钱养事”经费按全县农业人口人平0.5元列入财政预算,前后一比,不但一分没减,而且还有所增加,文化站人员月劳务费平均在千元以上,比改革前增长一倍 。
四是确保职能不变 。改革后的乡镇文化站除行政执法职能归县文体局外,继续履行原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所有职能,保留文化站的牌子,加挂“文化服务中心”牌子,人员实行县乡同时管理 。
通过改革,打破了原有的“财政养人”机制,建立起新的“以钱养事”机制,新旧体制一对比,亮点和成效就显现出来,总体上有四个方面的变化 。一是干部职工的身份由“公家人”转变为“社会人”;二是变前途困惑为后顾无忧,过去每个月人平只有几百元钱,人人都牵住一双脚,人人都感到前途无望,现在返聘人员月工资千元以上,没有返聘的人员也得到解脱,到更加广阔的天地寻找市场;三是变工作被动为干事主动,过去“时间过,事无了”,现在竞争上岗,考核机制健全,返聘人员“千方百计找事做”;四是变“以钱养人”为“以钱养事” 。由于改革到位,机制更加灵活,队伍更加精干,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迎来了新的春天 。
三、创新方式方法,推进稳步发展
改革是一项复杂和艰巨的工作 。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不曾预料的困难,碰到了方方面面的阻力,但是,我们们始终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工作中,做到以人为本,以事为本,创新思路,难中求进,保证文化体制改革的顺利开展 。具体来讲做到“四争” 。
推荐阅读
- 工作计划|2022社区文化个人工作计划
- 岭南文化读后感
- 华为企业文化读后感
- 孝经读后感
- 何谓文化读后感
- 中国文化要义读后感
- 校园文化建设格言有文化的劳动者
- 中医文化格言长寿之道
- 企业文化格言大成功来自于小成功的积累
- 廉洁文化格言奉廉政旗帜,助凤凰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