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协|发挥团体优势加强能力建设努力推动科协工作整体上水平( 二 )


二、实施规模推进,加快体制创新,努力推动农技协大发展、快发展
坚持把农技协作为服务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通过扩张规模、强化管理、规范运作和优质服务,促进了农技协由松散型向紧密型、由单一型向实体型,由小区域局部性向宽领域纵深化方向发展 。一是抓组织推进,扩大群体规模 。98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农技协工作纳入了农村目标管理,先后7次召开农技协经验交流会、推进会,2次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技协工作的意见》 。去年5月,市委召开的全市农技协服务农业产业化推进会议,对全市“十强”农技协和“十佳”、“优秀”农技协会长给予了重奖和市级劳模待遇,并出台了《全市农技协服务农业产业化推进意见》 。各县(市)区也真正把农技协工作上升为党政行为,纳入了主管领导的目标责任制,定期研究、定期部署、定期检查,加大了农技协工作的组织推进力度 。目前,我市农技协已发展到1867个,比去年增长7,会员27万人 。二是抓引导扶持,创造发展环境 。进一步加强了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积极争取信用社为农技协提供发展生产专项贷款,目前已下发1356.97万元;与农业、科技、工商、税务、交通、环保等13个部门协调,争取市委出台了扶持农技协发展的14条优惠政策,努力营造了推动农技协发展的良好氛围 。同时,不断加强了典型扶持力度,在2003年开展了农技协“规模推进年”活动,在全市树立了20个龙头型、200个示范型农技协;在2004年开展了向“先进农技协集体和个人学习活动”,在全市上下掀起了树立典型、宣传典型、学习典型的热潮 。三是抓整顿提高,切实发挥作用 。制定了《文秘家园市农技协示范章程》,帮助农技协明确产权关系,规范权利义务,完善了操作办法;在农技协中大力推行了“支部 协会”、股份合作制等形式,进一步加大对农技协骨干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 。目前,全市一大批农技协正向着高层次化迈进,“公司 农户”的农技协达到414个,在工商注册产品46个 。蔡景学瓜菜研究会和文秘家园市农业高新技术开发研究会被中国科协授予“全国百强农技协”荣誉称号 。中国科协副主席徐善衍、中国科协“农技协”与“三农”问题调研组先后前来调研,对我市农技协的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 。
三、开展调查研究,加强理论探索,不断提高科协工作指导性、创新性
多年来,我们切实加大信息工作力度,深入开展课题研究,积极探索新时期科协工作思路、模式和机制,为开创科协工作新局面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舆论支持 。一是围绕科协工作亮点进行宣传 。针对科协大部分工作不被社会所认知的实际,我们打破了平行推进的方式,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叫响、炒热活动精品 。几年来,对科技活动周、科普大集、农技协论坛、优秀科技工作者表彰等具有显示度和影响力的活动,加大宣传力度,在《文秘家园日报》开辟的“科协之光”、“农技协撷萃”专栏中刊登稿件180多篇;在文秘家园信息港的科普网页上登载信息200余条;在电视台的“科普大篷车”专题节目中播发科技片26期 。同时,还聘请电视台、报社采访人员为特约撰稿人,专题报道科协重大活动,扩大了科协组织的社会影响 。二是围绕群众关心热点开展调研 。文秘家园市作为欠发达的农业地区,为农民增收搞好服务,是我们调研宣传工作的重大课题 。针对农民生产缺技术问题,通过科普之冬、科技下乡、农函大培训等载体,为农民送去了先进实用技术;针对农民生产缺信息问题,于每年备春耕生产之前借助闭路电视、《文秘家园日报》、《东北网》等信息平台,对全市农业生产年景进行了预测分析;针对农民致富缺门路问题,精心收集、整理了科技能人的致富经验,编辑了《致富经》一书,被市委组织部确定为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教材;针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状况,与农委、供销社联合组成调研组,深入6个县(市)区对合作经济组织进行调研,为市委召开全市发展农村股份合作组织工作会议提供了依据 。三是围绕科协工作特点提出建议 。2001年,对全市科技工作者发挥作用情况进行调研,为市委、市政府制定《关于加强科协工作的决定》提供了依据;2002年,深入基层开展组织建设情况调研,提出了科协工作要由服务经济向参与经济转变、哪里有科技工作者哪里就应有科协组织的建议;2003年,对全市科协干部队伍建设和科技工作者参政议政情况开展了调研,所提出的建议被市委采纳;2004年,与工青妇部门联合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借鉴宁波经验,争取市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工青妇科工作的意见》,为开展好科协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