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元 一小口蒙汗药就能将汉子给放倒,它是怎么做到的?


神经元 一小口蒙汗药就能将汉子给放倒,它是怎么做到的?
文章图片

神经元 一小口蒙汗药就能将汉子给放倒,它是怎么做到的?
文章图片

神经元 一小口蒙汗药就能将汉子给放倒,它是怎么做到的?
文章图片

神经元 一小口蒙汗药就能将汉子给放倒,它是怎么做到的?
文章图片

神经元 一小口蒙汗药就能将汉子给放倒,它是怎么做到的?
文章图片

能把汉子给喝睡过去的药叫蒙汗药 , 小时候看电视剧 , 看到这种场面时 , 对这种药名称的由来 , 我就是这么理解的 。
可后来才发现 , 蒙汗药这个名字 , 实际上可能只是因为它能让人不容易出汗而已 。
那这药是怎么不让人出汗的呢?直接的解释就是它切断了汗腺神经信号的传导 , 当汗腺接收不到要排汗的信号指令时 , 人自然也就不排汗了 。
蒙汗药可以切断神经信号的传导 , 知道它有这种能力 , 那基本很多人都知道它为什么能把人给放倒了 , 因为指使我们身体行动的 , 甚至是保持我们意识清醒的 , 其内在的运行本质都是神经元之间信号的不断传递 。
所以当全身 , 或者是某个部位的神经元信号传递被阻断的时候 , 我们的身体就会失去知觉跟行动能力 , 或者是意识昏迷的情况 , 而这些情况的出现 , 用个大家都能懂的词来说 , 那就是“麻醉” 。
相传当年在华佗的麻沸散配方中就含有蒙汗药里面的主要成分在里面 , 而这主要成分就是莨[làng
菪[dàng
烷类的生物碱 。
这东西很多人都没听过 , 不过说实话 , 我之前也没听过 , 只是因为我想做这个话题 , 所以才去了解的 。
而莨菪烷类的生物碱是属于植物药 , 它们可以产生于曼陀罗这种双子叶植物 , 或者是曼陀罗属的洋金花中 , 就比如东莨菪碱 , 它的化学结构是这样的:
可东莨菪碱并不是莨菪碱类的唯一 , 比如说还有山莨菪碱:
天仙子碱:
这些生物碱的化学结构式 , 像我这样有学过有机化学的都看不懂这些化学结构式的特点 , 所以基本可以肯定 , 包括我自己在内 , 很多人是看不明白的 , 但只要我们知道 , 有机化学分子的化学性质一般都依仗于它们分子内部的功能团就可以 。
【神经元|一小口蒙汗药就能将汉子给放倒,它是怎么做到的?】而这些功能团的组成会因为元素 , 空间结构 , 以及化学键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化学性质 。
前面的这几种莨菪烷类的生物碱之所以能阻断神经元的信号传递 , 那是因为它们的分子中都有同一个叫莨菪烷的功能团 , 而这个功能团的结构可以跟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 。
那这结合的后果是什么呢?
神经元之间正常的信号传送是通过神经突触的介质传递来完成的 , 而这个介质叫乙酰胆碱 , 它的分子中带有着一组高度极性的带电氨组 , 这个氨组可以理解成乙酰胆碱的功能团 。
当乙酰胆碱从突触前膜释放并到达突触后膜 , 它跟突触后的受体结合 , 然后使受体激动 , 而这也就相当于神经元之间的信号成功传递了 。
可当蒙汗药中的莨菪烷类生物碱事先已经跟突触后膜上有限的受体结合了之后 , 突触前膜释放出来的乙酰胆碱在突触后膜上就找不到可以与之结合的受体了 。
莨菪烷类的生物碱它抢了乙酰胆碱的受体位置 , 可因为它却没有乙酰胆碱这样的极性带电氨组 , 所以它没办法使受体激动 。
这种情况下就类似于着茅坑不拉屎一样 , 最后使得真正想要拉屎的人却没地方拉 , 于是 , 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递被阻断了 。
所以回到前面所说过的 , 蒙汗药为什么会叫蒙汗药 , 当喝下的量少的时候 , 东莨菪碱可以优先于作用在控制人体排汗的汗腺跟控制口水分泌的唾液腺上 , 使这两种腺体没办法接收到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给出的排汗或者分泌唾液的信号指令 , 最终使得人不容易出汗的同时 , 还很容易口干了 。
而当量较大的时候才会开始影响到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 , 但这影响并不是说可以像电视剧中的那样 , 喝下半分钟不到就可以直接将人放倒 , 至少这途中还得要给东莨菪碱一个被人体吸收 , 融进血液 , 然后再渗透到中枢神经系统的时间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