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受性 荷兰人用意想不到的方法,把一座应属于外星的桥造了出来( 二 )


3D 打印可以轻松实现这样天马行空的设计 , 只要处理得当 , 强度都不会差 。 它被广泛用于航空、航天领域便是最好的佐证 。
我国自主研发的大飞机 C919 , 所使用的的机头窗框是钛合金 3D 打印件 , 力学性能明显高于原有铸件 。
今年 2 月在火星成功着陆的美国「毅力」号火星车 , 其身上总共有 11 个 3D 打印制成的金属零件 。
▲ PIXL 的前盖便是通过 3D 打印制作而成的
不少汽车厂商也选择用金属 3D 打印技术 , 制造曲轴、悬架、进气歧管甚至整个顶蓬 , 以此降低车身重量 , 同时提升这些关键部件的耐腐蚀性和强度 。
这次 MX3D 完成的最新作品 , 是大众距离金属 3D 打印最近的一次 , 或许在这之后 , 这项技术会变得更加普及 。
风头已过 , 脚踏实地 除了金属制品 , 其他领域也常用到 3D 打印这项技术 , 如鞋服、食品、医疗、甚至是木制家居 , 「万物皆可 3D 打印」的说法渐渐流行起来 。
尽管这项技术前景远大 , 但也远未到「飞入寻常百姓家」的阶段 , 从 2017 年开始掀起的 3D 打印人造肉风潮里 , 也诞生各色玩家:以色列的 Redefine meat , 西班牙的 Novameat , 俄罗斯的 3D Bioprinting Solutions 等等 。
▲ Redefine meat 的 3D 打印牛排
然而他们都面临着口感差、成本过高、产量低等问题 , 找到最终出路之前 , 植物肉或 3D 打印人造肉都还只是极小众的产品 。
另一厢的鞋服领域 , 也曾尝过 3D 打印的甜头 。 我们在四年前看到过 New Balance、阿迪达斯、安德玛等知名品牌就 3D 技术交战甚欢 , 如今几乎只剩阿迪达斯仍在更新着 4D 系列的鞋款 。
▲ 阿迪达斯的 4D 中底
这表示 3D 打印技术遇冷了吗?倒也不用如此悲观 。
我问过在电池领域工作的朋友 , 生产线上并未广泛使用该技术 , 但在应对柔性生产和客户定制小批量生产时 , 3D 打印有着很大的优势 , 更新快、成本低 。
另一位兼职做 GK 件(Garage Kit , 未涂装树脂模件)的朋友则对 3D 打印称赞有加 。
【耐受性|荷兰人用意想不到的方法,把一座应属于外星的桥造了出来】他有收藏手办的爱好 , 慢慢地从单纯收藏变成自己动手改造 , 后来发现其他人也有类似的需求 , 于是开始了接一些客制化的单 , 量少难度大 。
▲ 朋友供图
而他的工作流程 , 第一项便是利用 3D 打印做出原型件 , 继而再翻模开始小批量生产 。
3D 打印的普及 , 不仅简化了他的工作难度 , 也缩减了他的时间、人力成本 , 让他能够在维持主业之余 , 有精力让自己的爱好变成工作 。
从这些例子可以大概归纳出 3D 打印技术的特点:短平快 , 成本可控 , 适合弹性生产 。 正因如此 , 目前该技术在大规模生产中应用场景并不多 。
这样看来 , 像 MX3D 钢桥这样大型非量产流程才是这项技术的最好归宿 。
而且在近期 , 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 3D 打印的热度正在褪去 , 鲜有媒体扎堆报道 3D 打印的景象了 , 然而这座 3D 打印钢桥的出现 , 也让我们看到了该技术在工业领域有了更成熟的应用场景 , 步入冷静期的新技术慢慢生长着 , 正等待着下一次质的飞跃 。
封面来源:ArchDaily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