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紧紧抓住新农村建设有利契机,扎实推进“双通”工程顺利实施


2006年是新农村建设开局之年,“通乡、通村”公路建设项目被县委、县政府纳入新农村建设八项工程的重点之一 。并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给予扶持 。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早谋划、早部署、早启动,积极宣传政策,争取项目、落实资金,全乡4个村共落实村内路面硬化13条3266延长米,通村路面硬化1条3.2公里,修筑了十八公里至红旗村、红边村路基,为今年修筑白色通村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这些道路的建成使用,不仅方便了出行,提高了群众的生产生活质量,还强有力地拉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
一、广泛宣传,加强引导,打牢思想基础
“要致富先修路”,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没有便捷的交通作保证,就没有经济的快速发展 。特别是近些年,文明村建设的良性发展,绒山羊产业越做越大,旅游资源有效开发和利用,所有这些都得益于良好的交通条件 。为此我们着重抓了两个方面工作:一是引导乡、村干部充分认识修路的必要性 。近些年,虽然乡、村两级对通村和村内道路建设和维护投入了一些资金,并多次组织过道路整修会战,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路况差、出行难问题,更重要的是部分路段已经直接影响到正常交通和农副产品的加工运输与销售,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这些现实问题让广大干部群众深切感到,修建乡村道路迫在眉捷、刻不容缓 。二是引导乡村干部充分认识修路的机遇性 。在修建通村和村内道路上,国家和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鼓励农村进行道路改造,对我们来说是千载难逢、梦寐以求的事情,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为此,我们多次召开党委会和乡、村两级干部会议,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深入农户,广泛宣传,在全乡上下形成了一个广泛关注、共同支持、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
二、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提供有力保障
为确保通村和村内道路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我们成立了乡、村两级领导小组,乡党政一把手挂帅,深入一线抓落实,并与各村签定了责任状,作为年度重点工作纳入到目标考核之中 。工作中,我们严格按照“一事一议”程序,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了筹资筹劳办法,坚持边动员、边规划、边筹资,力争抢前抓早,提早开工 。在资金筹措上,我们采取政府投一部分、村级补一部分、各帮建单位支持一部分,农民一事一议筹一部分的办法,有效地解决了资金难题,2006年乡村筹资筹劳折合人民币共计44万元,为通村和村内道路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和保障 。在材料供应上,我们一方面协调县内的运输队以最低价格提供砂料,一方面动员现场附近的村屯无偿提供存料和拌料场地等便利条件 。2006年春节过后,仅一周时间,就将砂料全部备齐,保证了工程按期开工 。为确保农民正常的生产生活不受影响,我们组织包村干部深入基层,充分发挥服务职能,认真指导农业生产,提前进行技术培训和组织生产资料供应,提前设好绕行路段,最大限度避免因道路建设而给农民带来的不便 。同时为有效化解因道路建设引发的矛盾和问题,我们组织乡村干部认真宣传政策,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使得一些征地、青苗补偿等疑难棘手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确保了工程顺利进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