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典型经验材料( 二 )


二、发挥三大作用 , 形成新农村建设的合力
新农村建设不是单纯的政府行为 , 也不是单纯的群众创建活动 , 需要各种社会资源和力量的整合 。在新农村建设中 , 我们多方联动 , 充分发挥三大作用 , 汇聚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 。第一 , 发挥党委政府的引导作用 。在领导力量上 , 专门成立由32个职能部门组成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 , 安排25名县领导和25个县直单位挂点抓新农村示范点建设 , 抽调县、乡、村三级300余名干部参与新农村建设 , 广大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 争当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 。在资金筹措上 , 县财政每年挤出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 , 发挥公共财政“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 建设好水、电、路等公共基础设施 , 解决单家单户不好办也办不了的事情 。在宣传造势上 ,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宣传车等舆论工具 , 广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 弘扬新农村建设的典型 , 着力营造“全县动员、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 。第二 , 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农民群众是新农村的建设者、管理者、维护者和直接受益者 , 是创建活动的力量源泉 。没有广大农民群众的主动参与 , 新农村建设就失去了基础 , 失去了“土壤” 。县委、县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 , 一切为了群众 , 从解决群众最直接、最关注、最急迫的问题入手 , 满足群众求美、求新、求幸福的愿望 , 从而使广大群众主动参与创建的热情十分高涨 , 很多在外务工经商的农民不惜放弃手中的生意 , 千里迢迢赶回家乡参与新农村建设 。如万埠镇小刘村 , 50多户村民只有3-4户主劳力在家 , 启动新农村建设后 , 30多户在外务工经商的村民自动歇业关门 , 返回家乡参与新农村建设 。长埠镇木马村在上海经商的凌胜根等几个年轻有为的小伙子轮流回家参与新农村建设 。目前 , 全县新农村建设群众参与率达98以上 。第三 , 发挥社会力量的支持作用 。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大 , 仅有政府引导、群众参与还不够 , 必须发挥各种社会力量的支持作用 。我县积极动员在外知名人士、热心家乡建设者、企业家等社会力量和机关单位 , 踊跃为新农村建设捐献赞助和提供必要支持 ,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目前 , 我县通过社会力量捐献赞助投入新农村建设的资金就有1000多万元 。通过政府、群众、社会的共同参与 , 形成了“众人拾柴火焰高” , 齐心协力建设新农村的良好格局 。到2005年底为止 , 全县1个市级示范点和8个县级示范点总共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 , 共拆除破烂房屋482幢 , 穿衣戴帽360幢 , 硬化入户水泥公路35公里 , 完成有线电视、自来水入户680户 , 改造门塘9口 , 改造厕所140座 , 建设5座公厕 , 兴建4个农民文化活动中心 , 完成房前屋后绿化面积3200平方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