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富余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经验材料( 三 )


(一)进一步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强化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重视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工作,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进程 。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作为一项重要新兴产业纳入经济发展规划之中 。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劳务开发工作的领导,成立县乡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具体责任和工作人员,研究制定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方针、政策、工作目标及优惠政策,统筹安排,加大投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健康快速发展,逐步做大做强劳务输出产业 。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先进典型经验的宣传力度,帮助农民拓宽思路,消除顾虑,使外出务工,增收致富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 。
(二)大力发展一、二、三产业,加快小城镇建设,实施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战略 。一是要大力发展各类企业,通过招商引资、资源开发,来创办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的发展,要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扶持;通过盘活现有企业存量资产,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扩大企业规模,吸纳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 。二是要大力发展私营个体经济 。借助于私营经济的积聚效应,进一步提高私营经济在农村经济中的比重 。引导有条件的农民从第一产业进入商贸、餐饮、旅游、娱乐等服务行业 。三是要以小城镇建设为依托、促进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 。加快我县经济基础好、地处交通枢纽和商贸集散地 镇的小城镇建设 。把小城镇建设发展与旅游业结合起来,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农村小城镇的繁荣,增加农民的就业门路 。四是要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通过 等农产品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建设,带动千家万户从事专业化生产,吸收农村劳动力 。同时,加快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拓展农副产品销售,转移剩余劳动力 。
(三)建立完善的劳务供求信息网络 。逐步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劳务信息服务网络 。及时准确地发布劳务信息,引导农民有目的、有效益地输出劳务,避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盲目性 。要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联系,及时了解劳动力需求情况,建立密切稳固的劳务协作关系 。各乡(镇)要定期调查了解可输出的农村劳动力状况,准确掌握可输出资源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技术特长、求职意向等信息,建立本地劳动力资源的有效信息库 。及时了解和通报劳动力需求和务工情况,发布劳动力供求信息,畅通劳动力资源信息共享渠道 。进一步提高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为劳务输出转移搭桥铺路,加强对外出劳务人员的引导、服务和管理,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性,为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搞好各项优质服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