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临城下|指在敌方兵临城下时被迫签订的屈服的和约。
城下之盟拼音: chéngxiàzhīméng
简拼: cxzm
解释: 指在敌方兵临城下时被迫签订的屈服的和约 。
出处: 《左传·桓公十二年》:“大败之 , 为城下之盟而还 。”
【兵临城下|指在敌方兵临城下时被迫签订的屈服的和约。】举例: 国有已困之形 , 人有不困之志 。君民效死 , 与城俱碎 , 岂肯为城下之盟哉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五回)
推荐阅读
- 檄:讨敌文书;定:平定。比喻不待出兵,只要用一纸文书,就可以降服敌方,安定局势。
- 乖:荒谬的;丑:可耻的。指在人前出丑。
- 盈:盛满;泰:平安。旧指在富贵极盛的时候要小心谨慎,避免灾祸,以保持住原来的地位。
- 草莽:草丛,草野。旧时指在山林出没的农民起义或强盗们中的著名人物。
- 惨淡:苦费心思;经营:筹划。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后指在困难的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
- 粟:小米,泛指粮食。本指伯夷、叔齐于商亡后不吃周粟而死。比喻忠诚坚定,不因生计艰难而为敌方工作。
- 匠心:巧妙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 婢:侍女;夫人:主妇。旧时指在文艺方面虽刻意模仿别人,但才力和作品的规模总赶不上。
- 半壁:半边;江山:比喻国家疆土。指在敌人入侵后残存或丧失的部分国土。
-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指在公开场合出现。也指出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