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观后感|海上钢琴师观后感2000字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第一部电影,有让我想看第二遍的冲动 。

影片以三人称的叙述开始,叙述了人们对美国的渴望 。新奥尔良,美国的重要港口,他是大批移民的聚集地,看到他就看到了自由 。而这样一个包容的城市却容不下1900 。一个白人孩子,在1900年的第一天被遗弃在一条豪华轮船贵宾舱的钢琴上,却被轮船最底层的黑人添煤工人收养了 。影片一开始就充满了戏剧性,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黑人Danny是他的爸爸,而钢琴就是他的妈妈 。

“什么是孤儿院?”“孤儿院像监狱,关没孩子的人 。”;“什么是妈妈?”“妈妈就是马,妈妈是世界上最棒的马,你赌她绝对赢 。”一开始爸爸Danny给1900的世界观念就是与普世价值相反的,早已经在1900的潜意识里刻下了“船是整个世界而陆地是不可登上的船”这样的观念 。在爸爸出现意外死了之后1900开始展现了他过人的音乐天赋——钢琴演奏 。准确的说,是钢琴和船一起组成了妈妈这个概念 。1900把所有的能量都倾注再了钢琴和船的身上 。

为什么他不下船?先前就有朋友问过我这个问题,可惜当时我还没看这部影片 。

船在港口停靠过无数次,影片中通过画面表现出来的有4次 。

第一次是故事的叙述者也就是1900之后的同事兼好友Max上船的时候,因为这次靠岸才有了这个故事和1900这个人,因为是Max向岸上的人讲述了1900的故事,让1900在世界上有了存在 。

第二次是船靠岸后Max问1900“你为什么不下船?你应该去看看这个世界,哪怕一次也好 。”,“why?why?why?"1900也开始问自己,但他给出的回答是”岸上的人把时间都花在质疑上,有些事情无须强求 。”他真的是这么想的么?他是不敢质疑 。不敢质疑船上的世界,不敢质疑他的职业——海上钢琴师,也就是不敢质疑他妈妈 。而在他心里有些观念一直在被动摇 。()和农夫的那场对白发生在经济舱的钢琴边,就1900和农夫两个人 。农夫说:“几年前我只懂耕种,我的世界就是那一亩地,我从没见过大城市 。”这句的潜台词其实是“1900只懂弹钢琴,他的世界就是这只轮船” 。这是1900的自问 。但是1900面对农夫说的话,回答却是:“我理解你的感受,我有个朋友和你一样 。”这个“朋友”就是他自己 。他实际上是不接受现在的自己的,但是他却离不开自己的妈妈 。农夫为了自己的小女儿外出闯荡,说自己因此感受到了大海的美丽并被海洋的声音所震撼 。“我从来没有听到过海洋的声音”这是1900的回答 。真的么?从小生活在海上的人却没听过海的声音?我想,这里的”海洋“是指外面的世界,指自由,指梦想 。农夫告诉了1900,生命是可以改变的 。

在第三次船靠岸的情景中画面呈现的是1900对一个女子的送别 。别人为他的琴声录制唱片的时候他看到了那个女子,悠扬动听的琴声表达了1900对女孩的爱慕 。他想要把录制的唱片送给她,却一直没有勇气开口 。他半夜跑到船舱偷偷的吻她,在船上远远的望着她 。他知道了女子就是那个农夫的女儿,在女子下船的时候他像女子求证了这个猜想,看得出女子对他也颇有好感,但手里拿着唱片却最终都没能把礼物送出去也没能下船追那个女子 。他在船上遇到过无数的美女为什么偏偏喜欢上了这个女子?而这个女子为什么又恰好是农夫的女儿?因为这个女子象征着“自我”,农夫为了他女儿出来探索、闯荡去新奥尔良寻找自由,而1900也对她有无限的渴望,只是他没能克服自己的胆怯,他把唱片折断了,也断了自己的梦想 。这次送别对1900来说是个巨大的挫折,他在第一次寻找自己的过程中失败了 。然后就有了第四次靠岸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