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致富项目|农村增收致富经验交流( 二 )



三、明思路、调结构,拓宽增收渠道

我们坚持把发挥党员的带头引领作用作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群众收入的关键措施来抓,采取党支部引导、党员干部领办、致富能人带头、群众自愿联合的方式,组建了肃南县绿牧场畜产品专业合作社,并按照"支部+合作社+产业+牧户"的运作模式,把党员致富能人聚在产业链上,让牧民富在产业链上 。针对合作社缺技术少资金等情况,村党支部一班人积极协调争取项目资金120余万元,建成占地5600平方米的畜产品交易市场1处,多功能库房1座,高标准屠宰车间1座,冷冻冷藏库房1座,羊舍2座,储毛棚1座,购置冷冻冷藏设备4套,牛羊肉经过加工远销河南、宁夏等地,每公斤平均价格比本地市场高出4元以上 。同时,通过内请、外聘等方式适时向合作社派遣科技特派员、法律咨询员、信息服务员等人员开展咨询帮扶服务 。今年,我们又与本村在外务工能人联合,以固定资产入股的方式成立了肃南县皇家牧场绿色食品有限公司,通过智力引、政策扶、资金帮、技术撑等措施,全村90%的牧户依托标准化生产、规模化销售、产业化经营走上了致富路 。在此基础上,我们深入开展"把协会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干部培养成协会致富带头人、把协会中带头致富的优秀党员培养成村干部"的"三培养"活动,注重把有开拓精神、市场经验丰富、"双带"致富能力强的党员推选为专业合作社班子成员,针对牧区群众居住分散的特点,组建了细毛羊生产党员技术服务队,通过分片驻点的形式,积极为群众开展绵羊人工授精、疫病防治、羔羊育肥、机械剪毛、分级整理及上市拍卖等实用技术培训,并投入资金配套机械剪毛棚、剪毛机、分级台、打包机等设备60台(件),努力提高高山细毛羊产品的综合品质,打造出了在县内外享有盛誉的"赛美努"、"九排松"畜产品品牌 。近三年,全村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每年增加1000元多元,年均增幅达15%以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