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主题班会|高一年级“架起理解的桥梁”主题班会案例( 二 )


《架起理解的桥梁》主题班会
【高一主题班会|高一年级“架起理解的桥梁”主题班会案例】一、主题班会课的指导思想 1、在与初中学生的广泛接触中 , 我注意到学生常常流露出对自己家长的种种不满与埋怨 , 对父母的某些做法有强烈的抵触情绪 。家长们也时常向倾诉我 , 自己孩子的反逆性强 , 不能接受父母的劝告 。2、初中生升入中学后 , 在生理发生变化的同时 , 心理变化更为急速 , 他们急于摆脱来自家长方面的束缚 , 要求独立的意识日渐强烈 。而且学生现正处于急需理解的年龄 , 但是多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 , 缺少的恰恰是对别人的理解 , 尤其是对父母的理解 。二、主题班会活动过程 (一)美丽的童年 (随着美妙的音乐、屏幕上出现的一张张学生的亲子照 , 拉开了主题班会课的序幕 。) 每一张的亲子照都有着甜蜜的回忆 , 在父母爱的关怀下 , 孩子们健康地成长 , 然而 , 随着年龄不断的增长 , 孩子与父母间的感情好象出现了隔膜 , 之间的代沟越来越大 , 孩子越来越不理解父母了 。(二)烦恼的青春 1、小品 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小品来反映家庭中的小矛盾 , 如:家里来电话了 , 父母总是抢着接或者事后追问是谁打的;父母好象还把同学当小孩子 , 经常唠唠叨叨地嘘寒问暖;亲子话题总离不开成绩 , 父母总爱将孩子的成绩与其他同学比较…… 2、欣赏歌曲《shall we talk》 精心挑选了歌曲《shall we talk》的flash , 部分歌词选摘如下:孩子们只会贪玩父母都只会期望 , 为什么天南地北不能互相体谅 , 蟋蟀对着螳螂有什么东西好说 , shall we talk , shall we talk , 好想过去牵着手去上学堂 , 请你说我们为何变成陌路人的模样 , 请你说还有什么比沉默更难堪 , 难道互相隐藏 , 就能避免了失望 , 表白有什么可怕 , 请你不怕为难不要拐弯…… (三)亲子对话(事先邀请几位家长来参与活动) 小品的内容以及歌曲《shall we talk》的歌词都极大地引起了在场家长和学生的思考 , 大家都敞开心扉 , 进行了一次无拘无束的对话 。小结:差距是客观存在的 , 只是平时我们都不愿意拿出来沟通 , 而沟通正是理解的基础 , 没有沟通就没有理解 。通过这次的对话 , 也许不能让学生马上能理解到父母的爱 , 但是我们至少要学会对话 , 学会感悟 , 学会慢慢去理解差距背后隐藏的爱 。(四)体验“当父母”的辛劳 此环节的构想:在某杂志上曾看这样一个报道 , 新西兰一间小学发起一个“养鸡蛋”的活动 , 学生必须把鸡蛋随时带在身边 , 20天后 , 再把鸡蛋完整地交给老师 , 才算完成 , 这对学生的耐心和能力是一个挑战 。看了这个报道后 , 让我想到了这个班会课 , 可以让学生来体验一下照顾、保护一个生鸡蛋的感受 , 从而来体验父母的辛劳 。准备工作:提前一天把生鸡蛋发给几个自愿参与活动的学生 , 要求他们必须把鸡蛋随时带在身边 , 并且自己想尽一切办法把鸡蛋保护好 。班会课上 , 同学都拿出了保护了一天的生鸡蛋 , 谈论着保护鸡蛋的感受 , 把课堂气氛推上了新高潮 。小结:在这个活动里 , 同学们通过动手实践 , 谈感受 , 体验了父母的辛劳 , 懂得了体谅和关爱自己的父母 。(五)聆听父母的心声 读父母写给孩子的信(事先请父母给孩子写一封信) 在场的家长老师学生又一次被感动了 , 父母的片言只语深深地扣动着大家的心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