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彬丫山迷歌|读周彬著《课堂密码》读书笔记
读周彬著《课堂密码》读书笔记
《课堂密码:对课堂教学的深度思考》 ,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周彬著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 2009年8月第1版 , 2009年10月第2次印刷该书分为五个部分 , 即:打造“有效课堂”;营造“有趣课堂”;塑造“有序课堂”;课堂中的“学生”;课堂中的“教师” 。作者主要观点如下:1、莫把课堂只当课堂;莫把课堂只当教学;莫让课堂止于安静;以学生为师;以同事的课堂为友 。2、当前的知识竞争不再是知识储存量的竞争 , 而是知识提取量的竞争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 , 知识储存过程中运用的方法越是简单 , 学生的知识提取就越是困难;逻辑越是清晰 , 学生提取知识越容易 。3、在今天这个时代 , 一个不投资的人自然是买不起房的;一个不再看书的人 , 必然会在每堂课中都处于挣扎状态 。4、衡量自己有没有学会一本书的标准:当你看书的封面时能够把目录写出来 , 那你就掌握了这本书的40%;当你看目录时能够把书中的要点写出来 , 那你就掌握了这本书的60%;当你看着知识要点能够把细节想起来 , 那你就掌握了这本书的80%;如果你还能够把这本书的知识进行重组并灵活应用 , 那你就掌握了这本书的90%以上 。5、为了让学生能更快地掌握学科知识点 , 教师以训练者的身份面对学生可能最有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系统化的学科知识 , 教师以教学者的身份面对学生可能最有效;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 教师以教育者的身份面对学生可能最有效 。6、课堂结构=学科深度×教育广度 。对于学科深度有两种理解 , 一是指内容的艰深 , 二是指理解的深刻 。教师在学科知识上要有深度 , 并不是要求教师在学科知识的内容上要艰深 , 而是要求教师对学科知识的理解要深刻 。在内容理解上越是深刻的教师 , 就越是可以帮助学生学习 , 就越能让学生学得有趣 , 就越能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 。对于教育广度也有两种理解 , 就是把学生当做“一个学习学科知识的人”(专业选手) , 还是当做“一个人在学习学科知识”(业余选手) 。从“一个人在学习学科知识”的立场出发 , 就意味着必须把学生当做一个整体的人来对待 , 可以从三个方面加强学科知识对学生的吸引力:一是学科教师要全面地爱护与关心学生;二是力求让“书面化的学科知识”生活化;三是要从学生的知识原点出发 , 引导学生走到学科知识的终点 。7、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 不仅需要更多的方法与策略 , 还需要优化自己的课堂结构 。课堂结构应该是学科深度与教育广度的均衡配置 。8、课堂效率=教学进度×学习接受度 。课堂教学真正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 教师非常努力 , 但学生不参与 , 那么课堂教学的效果仍然为零 。在课堂教学中 , 具有真实教育意义的是学生的学习 , 教师的教学只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剂 。换而言之 , 教师的主导只是服务于学生主体学习的一种方式而已 。因此 , 评价一堂课优劣的标准 , 从目标的角度来看 , 应该是学生的学习接受度 , 而不是教师的教学进度 。9、课堂效率需要教师的努力 , 需要学生的参与 , 更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协同合作 。要让课堂发挥最大的效率 , 肯定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努力与投入 , 但在教师与学生投入有限的情况下 , 相互照顾对方的进度 , 才是最佳的选择 。教师一味地加快教学进度而不顾学生的学习接受度 , 或者学生只管个人的学习接受度而不顺应教师的教学进度 , 都很难让课堂效率最大化 。10、肖川教授认为 , 只是关心“怎么教”的教育是没有灵魂的教育;只是关心“教什么”的教育是没有肉体的教育 。11、“教什么”是指教学内容 , 符合科学的特征 , 具有可以重复与可以迁移的特点;“怎么教”是指教学手段 , 符合艺术的特征 , 具有个性化与即时性的特点 。12、一堂成功的课往往具有即时性 , 它需要教师有灵感 , 也需要教师能把握当时的课堂情境 , 有预设的课可以保证不出问题 , 但难以保证它非常精彩 。一堂成功的课也具有个性特征 , 教师的个性魅力、知识结构 , 就决定了他会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 , 而这些方法就像镶嵌在教师身上一样 , 难以为他人所模仿 。因此 , 课堂教学既不会由于外在的强制或者指导而变得精彩 , 也不会因为对他人的模仿而更为成功 。因为在强制的状态下艺术家是做不出精品的 , 而对艺术品的仿制就是地地道道的赝品 。13、不管教师在学科教学上多么努力 , 对学科知识的学习、理解与掌握 , 始终是学生自己的事情 ,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学科知识 , 但永远不可能替代学生去学习、理解与掌握学科知识 。因此 , 课堂教学不应该止于学科生活化 , 还应该以学生自己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为最终目的 , 这就需要教师在完成学科生活化之后 , 进一步推进与完善学生生活学科化的过程 。14、学科教学只是学生习得学科知识的一种辅助手段 , 真正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 , 是学生自己对学科知识的主动建构 。15、课堂有趣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把学生的注意力从其他地方吸引过来的外在兴趣 , 这种兴趣有比较价值 , 但并不一定有内在价值;另一个是真正吸引学生的课堂教学的内在兴趣 , 这依赖于学生在学科知识学习过程中对逻辑与思维的把握与练习 。这两种兴趣缺一不可 , 但绝不应该仅止于第一种兴趣 。16、考试成绩=学科兴趣×学习方法×学生智商 。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要素 , 大致包括以上三大方面 。在这三大学习要素中 , 最难改变的应该是学生智商 , 甚至可以说是完全不可改变的要素 。我们不能改变学生的智商 , 但能够改变学生对待自己智商的态度与使用它的方法 。对学生来说 , 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取得学习成绩的前提 。在学生的学习要素中 , 最容易改变的是学生的学科兴趣 。学生对某一学科喜欢与否 , 很少以其专业价值为标准 , 一般是以之是否对他们的胃口为标准 , 在这一点上 , 学科教师的教学风格甚至学科教师自己的生活态度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 , 在现实中 , 教师往往是用强迫来替代学科兴趣 , 用训练来替代学习方法 , 虽然明知这种教学方法是饮鸩止渴 , 但是要让他们在渴死与毒死之间进行选择 , 教师们情愿先止渴再被毒死 。17、教师要切记:不要因捍卫教材而丢失了自己 , 不要变成教材的“传声筒”、“卫道士”;不要因拘泥于教材而变得教条;不要替代教材而成为学生的敌人 。课堂的主要矛盾应该是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教材的内容深度之间的差距 , 次要矛盾应该是学生学习模式与教师之间的差异 。18、教师有三种定位:其一 , 团结教材而进攻学生;其二 , 团结学生而进攻
推荐阅读
- 祝福语|父母生日寿宴祝福贺词
- 青山处处埋忠骨读后感
- 千山暮雪读后感
- 绿狗山庄读后感
- 鲁迅阿长与山海经读后感
- 庐山的云雾读后感
- 晋祠读后感
- 呼啸山庄中文读后感
- 次北固山下读后感
- 朝花夕拾阿长与山海经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