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格式|育科研实验课题研究报告的基本格式( 三 )


1、对研究假设或待答问题的说明,一方面可以提醒研究者明确所要研究、解决或证实的问题,以便使讨论更有针对性,避免讨论离题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可以使读者明白所要讨论的问题和范围 。
2、对研究结果的解释和说明,依据研究所得的结果,来说明研究假设是否成立,或给出待答问题的答案 。同时还要依据一定的理论或作者本人的观察思考,进一步阐述所研究问题或现象的内在规律性和变量间关系的性质 。尤其对于不支持研究假设的结果,不仅要分析其产生的可能原因,同时还应考虑提出新假设 。
3、与同类研究结果的比较引言中的文献综述部分已就所研究问题的同类研究结果作了交代,在讨论部分应当前后呼应,把当前研究所的结果与提及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以便作出更广泛的推论 。通过比较可以达到三个目的:首先可以了解研究是否有新的突破;其次是当前研究的结果是否具有普遍性;再就是发现新的问题 。
4、阐释研究结果的价值对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进行说明,即向读者交代当前研究所得结果的价值何在 。
5、提出建议:建议的内容分两种:一种建议是依据研究结果而提出的注意事项,或革新方案 。例如,研究结果表明较可课堂教学效果与其掌握的心理、教育科学知识有显著的正相关,就可向教育行政部门建议,为中小学教师提供学习心理、教育科学知识的机会和条件 。另一种建议是指出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指出进一步研究应注意的问题,或应当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六、结论部分
经过分析与讨论后,就可把研究所获得结果归纳、概括出来,即研究结论 。撰写结论应当注意:
1、文字要简练概括,通常是研究假设验证结果的表述,或待答问题的答案 。
2、切忌主观臆测,只交代结果,不包括原因分析、探讨与推测 。
3、避免结论概括化程度过大,小样本或特殊样本得到的结论不能推论到总体上 。
七、参考文献部分
参考文献 指研究报告中所引用的文献资料来源 。这部分内容通常放在正文之后,列举参考文献即可以表达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又可向读者提供进一步探讨的资料来源 。
参考书目的排列顺序,如果参考书目中既有中文,又有外文,原则是先中文后外文,中文排序可以按姓氏笔画排序,也可按参考书目出版的时间顺序排序,最新的排在前面,年代越久远,排序越靠后 。
八、附录部分
【实验报告格式|育科研实验课题研究报告的基本格式】附录用以提供详细的、重要的,但又不便放在正文中出现的信息 。附录的内容通常是实验材料、工具,如问卷、访谈提纲等,在有些情况下也包括复杂的公式、计算机程序、实验处理的说明等内容 。若附录有多项,可以编号,如附录一、附录二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