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育考试院回应“2014高考知分填志愿”
今天,北京市教育考试院针对北京高考或将考后知分填报的传闻做出回应,称2014年高考政策正在研究中 。
【北京教育考试院回应“2014高考知分填志愿”】12日,被媒体称为高考填报志愿专家的韩旭撰写博文《北京2014年高考志愿的猜想与浅见》,称预计北京高考填报志愿方式或改为考后出分报志愿,引发高考生及家长的关注 。
今天,采访人员致电北京市教育考试院后了解到,2014年高考政策正在研究中,一旦有什么政策变化,将会第一时间在官方网站公布 。市考试院提醒广大考生及家长,要以官方发布的消息为准,不要轻信传言 。
国庆长假前夕,北京市教育部门公布了《2014年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京参加高等职业学校招生考试实施办法》,规定从2014年起,随迁子女可在京参加高等职业学校招生录取 。对于这项有限放开的政策,各方评价不一 。一批多年期盼孩子能够在京参加高考的非京籍人士更是失望,因为他们一直在争取孩子能够获得在京参加高考并录取的机会,而不是“异地高职” 。
虽然,我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式越来越清晰,读高职院校也从过去考不上普通高校之后的无奈选择,成为一些人的主动选择 。目前北京市高等职业学校招生分为高职自主招生、高中会考统招和高职单独招生三种形式 。这些都是与普通高等学校入学考试并行的 。
不过,主动选择与被迫选择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 。北京市从2014年逐步放开随迁子女在京参加高等职业学校招生录取,显然是第二种,非京籍学生获得了不能以自己本身特点选择受何种高等教育的机会的“不平等权利” 。
即使是有限政策,也设定了较高的门槛,要求在京参加高职的学生父母有北京市的暂住证或工作居住证、有合法稳定住所、有合法稳定职业已满6年、在京连续缴纳社会保险已满6年(不含补缴)的,这些要求对于很多体力劳动者,恐怕是难以达到的 。
诚然,高考改革复杂,多年形成的以区域划分的高考录取指标分配模式难以在短时间内打破,特别是北京、上海、广东这些经济发达的特殊地区,城市原#from 本文来自,全国最大的免费范文网 end#住民与新市民之间对于教育资源的公平诉求一直有冲突有矛盾 。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2年3月列席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开幕式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表示:“异地高考是有条件的,除了考虑城市承载能力外,还对家长和孩子有一定条件要求,家长要在当地有工作 。涉及很多情况,比较复杂,有些城市可能难度稍微大一些 。”
目前,全国29个省市相继公布了异地高考方案,其中浙江、江苏、福建、山东、山西、河北、湖北等20多个省份的异地高考条件,大都只强调高中三年连续学籍,而江西门槛最低,要求在江西一年高中以上学习并取得学籍者即可参加高考 。
推荐阅读
- 工作计划|2022年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范文5篇
- 工作计划|2022一年级安全教育工作计划怎么写
- 工作计划|小学2022安全教育个人工作计划
- 工作计划|教育局2022年个人工作计划
- 工作计划|2022年教育科研个人工作计划
- 工作计划|2022年健康教育个人工作计划
- 工作计划|幼儿教师个人继续教育计划怎么写
- 工作计划|教育教学个人计划范文2022
- 工作计划|2022年继续教育个人计划
- 工作计划|教育机构2022年度工作计划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