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育考试院回应“2014高考知分填志愿”( 二 )


北京因其特殊的政治、文化地位,人口过度集中,显然是改革难度最大的城市 。
客观来讲,绝大多数在京读书的非京籍少年,在读到初中的时候,都会面临一次艰难的选择,这个时候,他们所在学校的老师也会动员他们提前作决定,因为户籍不在北京,无法报名参加中考,这样他们中的很多人都会选择回到家乡 。
少数坚持在北京读高中的学生,大部分是其家长持有北京市工作居住证,有的家长在大约10年前拿到这个被称为北京“绿卡”的资格后,就一直对孩子能在北京高考抱有希望 。因此,在今后1~3年内,符合并要求在北京参加高考的非京籍学生会是很小的人群 。大部分已经在初中阶段就离开父母被迫返乡,他们中的一些孩子出生地也许就是北京 。
高考报名在即,这项政策在2014年将有多少人受益,还是未知数,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人数不会太多 。用“异地高职”开放来敷衍整个异地高考改革,这种改革思路不能说是积极正确的 。北京市教委也提及,这将是过渡性政策 。但凡过渡,都应该有时间节点,有进展安排,如果没有承诺和计划,过渡期很容易变成遥遥无期 。
当然治病要治本,异地高考绝不仅是在什么地方考试的问题,其背后是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不相匹配的考试制度、高考录取方式相关,如果高考改革能够同步进行,北京异地高考改革的难度也许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