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国学心得体会|清华国学培训心得体会( 二 )



中国研究《人物志》第一人的王晓毅教授为我们传授了古代人的人才鉴识术---识人、知人、用人之千古智慧 。通过解析“主德”与“偏才”学说:主德就是君主(领导者)之才,偏才就是臣民(执行者)之才,偏才的性格有突出特点的,应安置在与其才能一致的岗位上,发挥性格优势 。“主德”是理想的君主,其管理才能无突出特长,君主的职能就是选拔和使用人才,“主德者,聪明平淡,总达众材而不以事自任 。是故主道立,则其材各得其任也 。--若道不平淡,与一材同好,则一材处权,而重材失任矣” 。透视古代伟人的功绩,以鉴公司治理,管理之道,审时度势真正做到量才使用,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

王勇教授的《博弈论》告诉我们博弈在不同的信息条件下如何进行互动决策的经济理论 。小到下棋,大到外交中的六国会谈都是在博弈 。而在“纳会均衡原理”则是研究解决合作关系的,内涵是互为最优,合作是有利的“利已策略”,在博弈中如何利用信息传递 。从囚徒被困的例子看:张三和李四共同犯罪,被警察抓住,隔离审讯 。如是一个人坦白而另一个人抗拒,则坦白一方判2年,抗拒一方判7年,如果俩个人都抗拒则判3年,如果俩个人都坦白则判5年,那么张三和李四怎么办呢?他们面临着两难选择,要么坦白或抗拒 。显然最好的策略是双方都抗拒,结果是俩个人都判3年,但俩人都处于隔离的情况下无法串供,他俩都会想如果我抗拒对方坦白,则会判我7年,判对方2年,结果是都坦白判5年,也就是对每个人而言都是理性的选择 。从这则案例也可看到信息传递的重要性,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让别人知道或者认为自己是一个值得信赖的愿意合作的人 。如果是合作的博弈就要传递信息,不合作博弈就要模糊信息 。

张国刚教授《儒家思想》让我进一步理解了国学精粹:国学是以儒家为代表,儒家的主体经典是四书五经 。国学就是如何管理的学问 。《论语》“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之”;《中庸》“唯天下至诚,为能经伦天下之大经” 。领导就是治国,平天下 。做领导者的素质首先是“仁者境界,仁爱爱人 。仁的基础是孝悌,仁的主旨是忠恕,夫人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成就别人就是成就自己,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其次领导者的艺术是君子风范,“君子” 。孔子曰:“修已以敬(修养自己,保持敬畏)”中组部部长李源朝说过当领导的要有敬畏心,第一敬畏历史,你不敬畏怎么能提升自己呢?第二要敬畏百姓,不能太狂妄,第三要敬畏人生,不要游戏人生,对自己的人生要负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