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心得体会|《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心得体会


林堡学区王辛庄小学 张素芳

2月3日我参加了“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研活动,在教研中各位老师各抒己见谈自己的想法和实践经验 。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也认识到要想打造高效益的课堂,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落实 。

一、做好课前充分准备 。

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我们首先要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深刻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应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有利于学生做探究为原则,选择实验操作的材料,设计恰当的课堂形式 。教学内容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我们利用导学案的优势指引学生自己去找适合课堂中所需要的实验材料 。对于学生不常见的比如像《细菌和病毒》这样的课,我们可以利用课件来辅助学生学习 。不同的学习内容我们要设计恰当的课堂形式,让学生贴近科学,不感觉生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二、改进科学探究措施,保证有效课堂 。

增强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是实现科学探究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攻坚战 。如何通过有效的教与学的手段促进学生科学探究力发展的措施尤为重要:一是依据探究程序,明确课堂探究的重点 。探究教学的一般过程是“形成问题——建立假设——制定研究方案——检验假设——作出结论——交流评价 。”虽然不必环环紧扣,或在一节课中让学生经历所有的步骤,但内在的程序不能颠倒;二是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探究时间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学生需要有时间提出问题、有时间作出各种猜想、预测、假设、需要有时间进行设计方案、计划、实验、需要有时间进行表达与交流、需要有时间相互评价……与此同时,教师应合理分配时间,规划好小组学习、个别学习和师生互动学习的时间之比,策划好每一单位时间学生做什么、学生有什么问题、教师从哪里入手予以帮助和支持 。三是把握好探究的开放度,实现由扶到放 。实际上,学生不可能一开始就能独立从事探究学习,年龄越小越是如此,学生的探究与教师的大量指导是分不开的,它的开展需要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 。

另一方面,我们应引导学生抓住主要的问题进行探究、步步为营层层深入、把一堂课的重点定位于探究的某一环节上,教师倡导“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因势利导,及时疏导学生思维盲点,促使学生的思维泛起层层涟漪,教学一步一步推向高潮,最终达成理想的目标 。

三、课堂中要培养合作探究的协调性 。

新课程理念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教师在刚开始,就要重视学生科学学习常规的养成,让学生讨论制定探究、合作、交流等各种活动的规则,让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有章可循;做到细致入微,(心得体会 )放手而不是放任,自主而不是自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