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中心|疾控中心网络应用经验交流材料( 二 )


3、市各级疾控中心实验室仪器装备情况
市各级疾控中心实验室仪器装备总计万元,各区级疾控中心实验室仪器装备情况均较差,开展的检测项目较少 。
4、 市乡镇医疗机构、街道卫生服务站防保人员现状
市乡镇医疗机构、街道卫生服务站防保人员总计人,为全市人口总数的/万;其中中级职称及以上人员人,仅占防保人员总数的% ,乡镇医疗机构防保人员该比例更低,仅占防保人员总数的% 。
三、建设现代化三级疾控网络的思考和建议
1、在增加疾控机构人员编制的基础上,提高疾控队伍素质,加大技术人才储备的力度 。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要高素质的公共卫生技术人才,需要掌握现代化的管理和业务知识和技术,具备运用现代先进监测仪器设备,计算机网络和远程通信技术的能力,在各相关专业领域具有较深的造诣 。除了在人员的入口上把好关,适当增加人员编制,调整人才结构,做好应急人才储备也是必须的 。这同时包括了对专业人员的经常性业务培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 。由于财政保障机制尚不够完善,有偿服务创收仍是保证机构正常运转和解放职工福利的主要经费渠道,随着职能的调整和单位的发展,人员编制短缺与财政拨款不足的矛盾越来越大 。为此建议在考虑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同时,可按照公安等部门的做法,保留相应的技术职称系列 。
2、转变对疾控机构的地位认识,提高疾控人员的社会经济地位,吸引各方面专业人才 。
转变对疾控机构的地位认识,先从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开始,将疾控机构的建设和发展放上议事日程,认真进行相关的研究,切实解放公共财政的导向问题,给予疾控机构应有的重视和政策物资上的保证 。同时提高公众对公共卫生事业的理解程度,使只有整个公共卫生体系建立健全了,才谈得上有能力去应付突发事件成为社会的共识 。在此基础上改善疾控工作人员的社会经济待遇,发展公共卫生人才队伍 。
3、乡镇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改革应以确保防病任务落实为前提 。
乡镇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改革无论采取何种形式,以疾病控制,预防保健为主的工作职能不能改变,为此在管理上各级政府应纳入规划目标,明确部门职责,强化督导考核;同时,提高专业人员队伍素质,充实适应基层工作的卫生人员,并不断予以职业培训,使人员素质不高的状况根本改观;在经费投入方面应有所倾斜,可采取项目化考核经费的方式,对开展的各项防病保健工作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也可参照某省等地模式,地方财政按人均划出一块经费用于基层防保人员的工资和业务工作的开展,使防病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
4、贯彻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加大对疾控机构的经费投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