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纤维 香港城市大学何明亮/王钻开/孙红燕《JACS》肽自组装线粒体活性调节活细胞成像( 二 )


图3.HeLa细胞中SIRT5触发的自组装 。 与(a)500μM肽2 , (b)50μM肽2和(c)500μM肽2 + 300μMSIRT5抑制剂孵育后的不同时间点的HeLa细胞的荧光共聚焦显微镜图像 。
3.线粒体发生自组装
为了探索纳米纤维是否在线粒体区域内空间形成 , 作者通过孵育肽2和MitoTracker Red(一种用于特异性标记线粒体的染料)进行了共定位实验 。 如图4a-c所示 , 在包含NBD的纳米纤维的荧光图像和MitoTracker Red的荧光图像之间可以观察到实质性的重叠 , 表明形成的纳米纤维确实位于线粒体区域 。 此外 , 在细胞的其他区域如细胞核中未观察到明显的NBD荧光 。 线扫描图(图4d)还证明了肽2纳米纤维的荧光与MitoTracker Red的荧光重叠良好 。 这些数据强烈表明两种染料之间存在显着的共定位水平 , 这证实假设 , 即肽2被SIRT5脱琥珀酰化并主要在细胞的线粒体区域自组装 。 此外 , 结合细胞分级分离和TEM成像实验来证明线粒体中纳米纤维的选择性形成 。 简而言之 , 首先将HeLa细胞与肽2一起孵育 , 然后通过文献中所述的方案分离细胞核 , 线粒体和胞质溶胶级分 。 进一步的TEM可视化清楚地表明 , 线粒体级分中存在纳米纤维 , 而其他纤维中则没有 。 诸如细胞核和胞质溶胶(图4e) 。 纳米纤维的尺寸也与图2c所示一致 。 另外 , 没有肽2孵育的对照细胞仅显示出无定形物质(图4f) 。 结合荧光和TEM成像实验 , 这些数据有力地证明了可以用肽2在线粒体中选择性地形成超分子纳米结构 。
图4.共定位和细胞分离实验 。 用500μM肽2和100 nM MitoTracker Red孵育的HeLa细胞的荧光共聚焦显微镜图像;(a)MitoTracker Red通道;(b)NBD频道;(c)覆盖 。 比例尺= 20μm 。 (d)在(c)中横跨HeLa细胞的线性区域的线扫描图 。 (e)与肽2过夜孵育后的线粒体级分的TEM图像 。 (f)没有与肽2过夜孵育的线粒体级分的TEM图像 。
4.自组装改变线粒体活性并诱导ROS形成
为了检查由SIRT5介导的肽自组装是否可以调节线粒体活性 , 作者进一步合成了没有荧光团的肽2类似物Fmoc-FFFGKsuccG(肽5 , 图5a) 。 由于该肽不含荧光团 , 因此不会干扰细胞成像实验所需的荧光测试 。
图5.(a)肽5的化学结构 。 (b)与SIRT5和NAD+在缓冲液中孵育的肽5的TEM图像 。 (c)用肽5孵育HeLa细胞后 , 线粒体级分的TEM图像 。 比例尺= 200 nm 。 (d)暴露于500μM肽5 6 h的HeLa细胞中JC-1染色的荧光图像 。 比例尺= 50μm 。 (e)HeLa细胞中与500μM肽5孵育6 h的Mito-SOX染色的荧光图像 。 对照:在不使用肽5的情况下用载体处理的细胞 。 比例尺= 50μm 。 (f)定量分析(d)中红色荧光与绿色荧光的比率 , P = 0.006 。
实验结果表明 , SIRT5可以有效地将85%以上的肽5脱琥珀酰化 。 接下来 , 通过水凝胶和TEM实验证实了具有SIRT5的肽5的体外自组装活性(图5b) 。 随后 , 将HeLa细胞与肽5孵育过夜 , 并分离线粒体级分 。 实际上 , 在处理肽5后 , 线粒体部分中发现了大量的纳米纤维(图5c) 。 另一方面 , 在未添加肽5的对照细胞中未发现纳米纤维 。 此外 , 通过ESI-MS分析在线粒体级分中发现了肽5的去琥珀酰化产物 , 进一步证明了肽5可以被活细胞中的内源性SIRT5脱琥珀酰化 。 这些结果共同证明 , 与肽2相似 , 肽5可以被内源性SIRT5脱琥珀酰化并在线粒体中选择性地形成纳米纤维结构 。
5.肽的自组装增强了不同药物的抗癌活性
作者测试了肽5的细胞毒性(图6d) 。 孵育72小时后 , 浓度为500μM的肽本身对HeLa细胞的细胞毒性较低 , 表明该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 令人欣慰的是 , 将肽5与这三种药物共同温育可显着提高其对HeLa细胞的杀伤能力 。 例如 , 将0.2 M DCA与肽5共孵育会导致90%以上的细胞死亡(图6a) 。 同样 , 将低剂量的顺铂(0.4μM)与肽5一起使用会导致80%以上的细胞死亡(图6b) 。 2.5 nM紫杉醇与肽5的共孵育杀死了90%以上的细胞(图6c) 。
图6.用(a)DCA , (b)顺铂 , (c)含或不含500μM肽5的紫杉醇和(d)仅含肽5(0–500μM)孵育的HeLa细胞的细胞活力测定 。
全文参见:
doi.org/10.1021/jacs.0c08463
版权声明:「高分子材料科学」是由专业博士(后)创办的非赢利性学术公众号 , 旨在分享学习胶体高分子科学的研究进展及科研信息 。 上述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且作者水平有限 , 如有科学不妥之处 , 请予以下方留言更正 。 如有侵权或引文不当请联系作者改正 。 商业转载请联系编辑或顶端注明出处 。 感谢各位关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