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沟通技巧|经验交流;医患沟通技巧( 三 )


7、代述有些想法和感受病人不好意思说出来,至少不便明说,然而憋在心里却是一种不快 。对此,医生可以代述 。这当然要求医生有足够的敏感(所谓善解人意),揣摩出弦外之音,例如,医生试探性地问病人:你是不是觉得王主任(病人所在病房的主任)这个人不大细心?如果病人表示同意,这就使病人内心的隐忧或顾虑得到了表达和理解 。当然,医生可以就此对病人作简单的解释,以解除病人的担心,例如,王主任身兼数职,工作繁忙,他对病房工作只抓重大问题,具体诊疗实际是由他的副手李大夫负责,李大夫可是个非常仔细的人呵,如此等等 。如果医生善于探知病人的难言之隐,代述这一技巧往往可以大大促进医患之间的沟通 。
8、鼓励病人表达这有多种不同的方法,下面举几个例子 。(1)用未完成句,意在使病人接着说下去:整天躺在床上,你是不是觉得你好像心里老在想(2)用正面的叙述启动病人进一步发挥,意在解除压抑在心里的情绪,例如,你的儿媳妇对你不大亲?(3)医生用自己的经历引发病人共鸣,从而继续交流沟通 。例如医生说:近来我儿子准备高考,这一下子可好,弄得全家都不安宁 。我的一位亲戚刚过四十,近来下了岗,初中文化,又没有什么技术,大家都为他一家子担心 。如此等等 。只要医生能够捕捉病人某些烦恼、顾虑的苗头,便可以用不同的方式鼓励病人表达 。
9、对焦这是一种多少带有心理治疗专门性的技术 。病人的心里可能有多个问题,医生一般应该选择一个作为焦点 。选择什么问题作焦点,要求医生对病人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也许要进行一番思考 。
原则是,某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其它问题的解决,至少不致妨碍其它问题的解决,那么,该问题便可以当作焦点 。然而,医生所选定的焦点常常并不是病人认为最重要的,或者认为并不是首先要解决的 。这意味着,两个人没对上口径,因此,需要对焦 。对焦是一个互相交流、商讨的过程 。一旦对上了焦,医生和病人便可以围绕共同的主题深入讨论,有的放矢地交谈下去,直至问题获得解答 。值得注意的是,对焦本身对病人心理有良好的效应 。在对焦的那一时刻,病人会有获得了知心之感,会觉得和医生想到一块儿去了 。想深入交谈而又深入不下去的医生,必须想到还没有对上焦,医患像两股道上跑的车 。病人可能不只是有一个焦点问题,但作为心理治疗的某一阶段来说,焦点只能有一个 。整个心理治疗可以分若干阶段来进行 。同时涉及两个以上的焦点,会使谈话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花费了时间,似乎谈了很多事情,但任何一个问题也不能深入,得不出共识,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有时候,医生和病人谈论病人的工作问题,没谈上几句,病人便扯到家庭问题上去了 。然而,当医生接着想和病人深入下去谈谈家庭问题,病人却谈不了多久又扯到工作上去了 。对此,医生应该想到,病人有明显回避的倾向 。为了引导病人采取面对现实和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医生可以明确地向病人指出,病人面前有两个问题:工作问题和家庭问题,病人打算先讨论哪一个?医生也可以发表意见,先讨论哪一个比较有利,要求病人明确这一段时间里交谈的主题 。要告诉病人,这个问题谈几句,那个问题扯几句,结果只是浪费时间,到头来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 。面对现实有时是痛苦的,医生应对此表示理解,但由于怕触及痛处而回避,只会使痛苦拖延得不到解决,回避是一种不健康的态度 。通常,医生还可以举出病人一些其它回避的实例,分析其危害性,鼓励病人面对现实:世界上有很多事,不硬着头皮面对是不行的,长痛不如短痛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