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经验交流|经验交流;浅议课堂提问

【课堂教学经验交流|经验交流;浅议课堂提问】经验交流;浅议课堂提问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这一策略适合任何教材 , 任何学段的学生 , 也是教师必须掌握的常用教学技能 。20世纪初期 , 教育界流行的一句话是知道如何提问就等于知道了如何教学 , 可见 , 提问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因此新课程背景下 , 提高课堂教学就必须抓好教师课堂提问的效率 。
从学生的认知发展角度来看 , 我们的提问应尽量使学生置身于一定的问题情境之中 , 引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愿望 , 使学生通过解决问题 , 产生顿悟和发现 , 在这个过程中也促进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 同时也发展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认知能力 。
比如 , 在教学1亿有多大这一知识点时 , 我采用了探究式的课堂提问:
1.想象1亿究竟有多大?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去大胆猜测1亿这个数;
2.紧接着又提出第二个探究性问题:①1亿张数学作业本纸 , 摞起来有多高?②能否直接量出有多高?怎么办呢?有的小组托腮苦想 , 大胆猜测(估计);有的小组讨论 , 去想、去量1亿张数学作业本纸中很小一摞(就是将1亿张数学作业本纸分成许许多多等同的小叠 , 即可量1000张、10000张报纸的厚度 , 从而推算出1亿张数学作业本纸摞起来的高度) 。哇!真是不得了哦!很多同学都睁大了眼
这就能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 验证求真的强烈欲望 , 这种开放性、探究性课堂提问 , 不但没有限制学生思维及想象能力 , 而且还会引发学生探究的心理欲望 , 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
又比如 , 在教学四年级《三角形的认识》中有一个知识点时让学生在实践中寻找 , 利用学生的实践来提出问题 。首先让学生拿出学具:10厘米、6厘米、5厘米、4厘米的小棒各一根 , 任意选择三根小棒 , 围三角形 。学生通过操作 , 很快发现 , 不是任何三条边都能围成三角形的 , 这时马上追问:为什么三条边 , 有的可以围成 , 有的不可以呢?学生根据刚才的实践就会发现:三角形两条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 。
学生在认知上感到了困惑 , 产生认知冲突 , 就会引发深究性反射 , 学生就会迫不及待想要去研究问题 , 解决问题了 。这种由内而设计的提问 , 学生会产生积极的思维活动 , 能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