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教育高端论坛|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学习心得( 二 )



王岱老师执教的《项链》 , 导入提问“生活中你摔倒后第一反应是什么?”用自己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 。紧扣文本 , 设置两个非常有高度的问题 , 给人的感觉是凌空而下 。问题一:如果是你 , 你会选择丢项链前的马蒂尔德 , 还是丢项链之后的玛蒂尔德?问题二: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说一说 , 你能理解玛蒂尔德吗?这样的提问直击人性 , 尖锐深刻 , 非深思不能做答 , 而学生的回答又是非大师无法驾驭的 。同情也好 , 讽刺也罢 , 都是同一个玛蒂尔德 。我们身上就有着玛蒂尔德的影子 , 何苦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苛责别人?当王老师总结:“哪个男生不想在女生面前耍耍酷?哪个人又不想买件假耐克穿在身上 。”时 , 我为王老师敏锐锋利的洞察力暗暗叫绝 , 王老师总结说 , 作者莫泊桑用悲天悯人的情怀塑造了玛蒂尔德这一人物形象 , 我倒更觉得 , 只有具备悲天悯人情怀的人才能读懂作者的悲天悯人!在王老师的《项链》这条美丽清澈的小河面前 , 我照见了自己的影子 。王岱老师用一节课让我如此沉静的审视自己 , 反思自我 , 可见王岱老师有着高人一等的心胸 , 见解 。

王君老师两节经典课《散步》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首先让我没想到的是《散步》的作者莫怀戚竟然是王君老师的大学老师 。所以王君老师的导入是从对莫怀戚的印象开始:以为的风流名士 , 实则不拘小节 。这个不拘小节甚至有些乡村气息的学者却有一大批崇拜者 , 每到他的公开课 , 就有好多学生连夜排队占座 , 场面蔚为壮观 。这样的教学资源独一无二 , 很快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样一个人的作品会是怎样的 , 他与家人散步的场景又是怎样的?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 , 一条根本原则是适合学生的需要 。这些新颖独特的资源的背后是教师丰厚的阅历、博大的情怀、细腻的情思 。

王君老师的《散步》从在黑板上板书“我们在田野散步”几个字简笔画式的布局开始 , 画面感极强 。随后是一段师生合作 , 表演式配乐诵读课文 , 学生们很快入情入境 。学生们也很快概括出四个人物的形象:母慈 , 子孝 , 媳贤 , 孙慧 。并板书在黑板上“我们在田野散步”的“我们”两个字周围 , 构图极为巧妙 。值得注意的是 , 在学生概括归纳的时候 , 王老师不断引导学生立足文本 , 立足文中的关键字词 , 深入分析 , 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表达所理解到的情感 。四个人物中刻画最少的是妻子 , 要分析这个人物有一定难度 , 王老师设计了一个问题:我说:“走大路”;儿子说:“小路 , 小路有意思” , 妻子说:“……” , 这个设计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去仔细品味“妻子呢 , 在外面 , 她总是听我的”这句话 。由此老师带领学生们走进“田野” , 引导学生朗读描写田野的语句: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 , 有的浓 , 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咕咚咕咚地起着水泡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回到文章的结束语“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 , 稳稳地 , 走得很仔细 , 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 , 就是整个世界 。”问学生:“这幅画面让你想到了什么?”“生命、责任” , “今天这节课让你想到了生命中的什么?”意犹未尽的一堂课 。“慢慢地 , 稳稳地”这本来就应该是生命的一种状态 , 在这堂课上我看见了一种生活的智慧和态度 , 也深切的感受到了陶继新老师说的:“学习 , 绝对不是心力交瘁的一场又一场的苦役 , 而应当成为生命个体探索未知、生成思想与智慧的快乐之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