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实效性论文|优化课内练习,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优化课内练习,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摘要] 课内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渠道 。课内练习是否优化,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实效 。本文从尊重主体,让学生爱做练习;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以致用;启迪思维,让学生思路开阔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课堂教学实效性论文|优化课内练习,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关键词] 优化 课内练习 提高 课堂教学 实效 课内练习是新授知识的拓展延续,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渠道 。课内练习是否优化,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实效 。那么,如何优化课内练习,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我认为: 一、尊重主体,让学生爱做练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在课堂教学中,作为练习设计的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充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让学生做练习的主人,真正爱做自己的“练习” 。因此教师应该尽可能地设计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练习,以便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在不知不觉的练习中巩固基础知识,形成技能技巧,达成三维目标 。在教学“温度与气温”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主体探究意识:今天教室内和教室外的气温一样吗?哪个会高一点?我们可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分小组讨论并设计验证方案 。通过学生的积极探索,生成了几种不同的方案,然后四人/小组在室内、走廊上、阳光下、树底下、阴凉处等不同地方进行温度测量,记录、分析所测温度,让学生在练习活动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这样的练习,学生的思维是自由的,活动是自主的,也是学生爱做的;尽管有些学生测出的温度、得出的结论与实际有所出入,但他们毕竟思考过、努力过,这就是收获 。二、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以致用 科学课标提倡科学教学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各种实际问题 。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多创设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完“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后,让学生做这样的练习:洗发液、醋、酒精等物质能溶解在水中,而食用油却不能溶解在水中,假如在食用油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几滴洗涤剂,振荡后会发生什么样的现象?学生通过演示练习发现:加入少量洗涤剂后,食用油也被溶解了 。弄明白这些道理后,像碗碟、抽烟机、脏衣服等许多被油污染的东西就可以借助洗涤剂来帮忙了,这样就可以解决生活中许多实际的问题 。这样的练习,能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掌握知识,在实践中运用拓展知识 。三、启迪思维,让学生思路开阔 课堂练习能帮助学生熟练地掌握知识,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因此教师设计练习时要尽可能减少命令式的习题形式,尽量增加练习的开放性和选择性,以使学生的思维更自由,思路更开阔,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拓展和延伸的目的 。例如在“溶解的快与慢”一课练习中设计了以下练习:(1)、这里有一颗水果糖,怎样使这颗水果糖快速地溶解在这100毫升的水中呢?(2)、这里有100毫升的水,我想把这5颗糖都放下去,这5颗糖会不会都能溶解,如果会,我再放5颗、10颗、15颗,它们还会溶解吗?通过具有一定开放性的练习,不仅使学生熟练掌握了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主要因素,同时还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进行了拓展练习,可谓一举两得 。总之,新课标下的课内练习要根据教材内容、教学过程以及学生的个性差异合理地设计,练习中既要让学生切实掌握好所学知识,同时也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
推荐阅读
- 典论论文读后感
- 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读后感
- 应变力读后感|课堂教学应变读后感
- 文化苦旅读后感|论文化建设读后感
- 高效课堂心得体会|《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读后感心得体会
- 小学语文教学名师|读《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艺术》有感
- 父母课堂读后感|<<课堂教学的功能》读后感
-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读后感
- 父母课堂读后感|《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解决》读后感
- 护理学毕业论文|护理学毕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