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 , 仅过去3个月 , FDA就又撤回了对羟氯喹的授权 , 理由是没有证据 。
WHO组织的旨在筛选多项新冠候选疗法的一项全球性大型临床试验——团结(SOLIDARITY) , 试验包括1个对照组和4个试验组 , 在43个国家获批招募受试者 。 经过约7个月研究 , 该试验最终也给出了令人失望的结果——瑞德西韦、羟氯喹、洛匹那韦/利托那韦、β干扰素这4种药物 , 对治疗新冠肺炎都无效或疗效甚微 。
WHO甚至给出了一个悲观的警示:可能永远不会有新冠特效药 。
由企业主导的试验 , 也频频传出失败的消息 。
今年4月 , 武田制药与全球血液制品巨头CSL Behring合作开发的新冠肺炎血浆衍生疗法倒在三期临床试验——结果未能达到主要终点 。 此前 , 跨国药企再生元、赛诺菲、罗氏、阿斯利康等都纷纷在新冠“特效药”研究领域折戟 。
即使是最可能成为特效药的中和抗体药物也并非一帆风顺 。 跑在前面的礼来/君实的产品 , 4月份已经申请撤回 , 理由是:治疗新冠变异病毒有效率不足 。
即便如此 , 围绕新冠药物、疫苗的研发仍在持续加码 。 据WHO统计 , 全球临床试验总数已经超过2800个 , 涉及上千条管线 。
究其原因 , 产品一旦获批收益丰厚 , 是重要原因 。
有“人民的希望”之称的瑞德西韦 , 尽管疗效并不尽人意 , 2020年就为吉利德贡献了28亿美元;礼来/君实的中和抗体虽然只卖了一个季度 , 也大卖了8.1亿美元 。
德尔塔毒株席卷下 , 全球抗疫进入了新阶段 。 特别是 , 疫苗作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
这也给中和抗体带来了新的契机 。 但是 , 它的定位似乎已经有了调整 。
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张林琦在近期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 , 面对新冠病毒变异毒株 , 中和抗体药物是疫苗接种之外重要的补充;同时 , 其在预防方面也有一定的潜力 。
在国药披露中和抗体研究成果之前(7月30日) , 美国FDA批准了再生元研发的中和抗体紧急授权 , 适应症也是用于暴露在含新冠病毒环境后预防 。
从中和抗体药物研发的进度表看 , 原本跑在前面的礼来/君实生物的新冠中和抗体药已撤回;再生元、默沙东等的项目也进入了三期临床 。
在中国 , 腾盛博药由钟南山带队的研发项目新冠中和抗体组合疗法 , 也在7月20日启动二期临床试验 , 该中和抗体的三期全球临床试验也在进行中 , 预计最快可在第三季度出结果 。
如果一切顺利 , 这有望成为首个获得FDA认可的国产新冠中和抗体 。
这些产品的上市 , 也有望改变人类与新冠病毒相处的方式 。 不过 , 在治疗新冠特效药真正面世之前 , 通过接种疫苗预防感染仍是当下首选防疫措施 。
上海市新冠肺炎临床救治组组长张文宏说 , 德尔塔之后 , 一定还会出现其他变异株 , 但只要我们始终遵守落实防疫经验 , 就一定会看到胜利 。
让我们充满信心的是 , 在抗击新冠肺炎这一战场上 , 中国力量已经走在了世界前沿 。
参考资料:
[1
《新冠疫苗还没来 , 中国团队的中和抗体研究登上国际期刊让新药可期》健康时报
[2
《专访清华大学张林琦:新冠抗体药与疫苗互补 , 变异是研发难题》澎湃新闻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 , 识风云人物 , 读韬略传奇 。
版权所有 , 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抗体|治疗新冠:中国及全球“特效药”研发的好消息与坏消息】如涉及侵权 , 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 中科西部干细胞研究院:干细胞如修理大师,调整失控的免疫系统!
- 形变:研究人员发现使病毒失活的新策略
- 基于血红蛋白的氧载体化合物可以保障宇航员的安全
- 小伙浏览不良网站看到一段视频,发现女主角竟是女友,气得报警
- 研究: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再次感染风险或降低87%
- 奥密克戎揭示了人类免疫力
- 研究显示:感染了新冠的HIV患者容易产生新冠病毒变异
- 考古学家怀疑是史前核战争遗址的摩亨佐·达罗古城,古印度文明
- 为什么全世界有那么多“蛇岛”,而且岛上的蛇还会越来越毒呢?
- 著名的“克莱因瓶”是什么?为什么将地球上的水倒进去也装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