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心得体会|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五 )



四、采取综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和发展能力 。充分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客观地评价传统教学法,让活动课堂真正地动起来,拒绝做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地位不能夸大,但也绝不可抹杀,不能“不认可教师与文本对话对学生的启迪,不承认教师在课堂对话中具有的组织作用和支撑作用”(周仁良语) 。只有教师必要的介入,才能激发学生进一步探讨的兴趣,也才能将探讨引向深入 。因此,在新课程的推进中,我们的教师要静下心来,理解课程标准,实践课程标准,发展课程标准 。我们在强调学生主体、发展学生个性的同时,更要注意教师在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作用 。新课标指导下的老师,有义务进行正确、深入的点拨和指导,有义务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创新学习习惯的养成,而绝不仅仅只是学生意见的简单欣赏者、总结者,而应该是‘平等中的首席’ 。所以,仅仅改变座位的安排不是新课改,每堂课上都有几分钟的肤浅讨论也不是新课改,全盘否定传统教学法更不是新课改 。在课堂上,我们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而是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合作和竞争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 。例如我们每周可以安排一组学生进行showandtell活动,学生自由结合,题目自定,分工协作,发挥所长,真正让学生动了起来,达到了活动的目的 。新课改的课堂上并非是活动越多越好,学生活动在精而不是在多 。传统教学法中也有大量值得借鉴的东西,不能全盘放弃 。

五、开展教育科研,实施课堂观察,倡导反思性教学 。课堂是一个特殊的场景,教师在课堂上常常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 。在与学生的频繁互动中,教师的注意力都集中于学生以及学科知识传授上,这使他们很少对自己的行为有自觉意识,无论这些行为是有效还是无效 。课堂观察是教师从事课堂研究较好的起点 。正是通过教师对自己和同事的课堂观察,增进了教师对自己行为的意识以及对自己行为的责任心,促使其系统地、批判性地反思自己的教育和教学行为,发展其自主性的专业判断力,并通过观察研究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学校得到发展的同时,也使自己的职业成为一个自我发展的过程 。

精心设计、打磨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虽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但是适当的模式有利于新老教师的共同进步 。我们提倡在模式基础上的个性张扬,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不断推陈出新,保持活力 。因此,我们要集中全体英语教师的智慧,()设计出不同课型的基本模式 。如阅读课模式,词汇课模式,语法课模式,复习课模式等等 。比如在阅读课上,我们应形成通过跳读、速读和精读由浅入深地获取信息,并通过不同的学生活动获得情感体验,以引导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发展,依托课文并超越课文的情景教学模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