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整为零|化整为零,巧妙利用零星时间

化整为零 , 巧妙利用零星时间
【化整为零|化整为零,巧妙利用零星时间】 人在一生中除了整块的学习、工作时间外 , 还有许多零星的时间可以利用 。据统计 , 人的一生中除三分之一时间用于工作 , 三分之一睡眠外 , 还有三分之一的业余时间 。这些业余时间看起来零散 , 算起来惊人 , 如果从20岁开始 , 工作到60岁退休 , 就有116800个小时的业余时间 , 每天拿2小时干某项工作 , 40年中就相当与3650个工作日 , 整整10年 , 足够干一番事业 。有人计算人到60岁 , 能过3120个星期天 , 相当于8年时间 , 除休息外 , 还可做很多事情 。英国数学家科尔就是利用近3年的全部星期天 , 攻克了一道200年无人攻克的数学难题而轰动数学界 。还有人计算 , 如果一天挤一小时业余时间来学习 , 从16岁到70岁 , 可以学习2万个小时 , 若每小时读10页书 , 那么读20多万页 , 其厚度将有两层楼那么高 。我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经常用零星时间著书立说 , 他说:“我用的是零布头 , 做衣裳有整料固然好 , 没有整段时间 , 就尽量把零星时间利用起来 , 天天二三十分钟 , 加起来可观的很 。”相对论的创始人爱因斯坦就是一个“寸阴必争”的科学家 , 他利用等朋友的时间踱步思考解决了一个重大的数学问题 。达尔文也说:我从来不认为半小时是微不足道的一段时间 。我国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在《归田录》中提到利用“三上” , 即“马上、枕上、厕上”来构思文章 。三国时学者董遇因生计所迫 , 常年干农活和做小生意 , 白天没有时间学习 , 就利用“三余”刻苦学习 , 最后成为撰书立著的学问家 。高中生在一天的活动中 , 也有许多零星时间是可以利用的 , 要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时间 , 就像海绵里的水 , 只要愿挤 , 总还是有的 。”因此 , 要善于聚时 , 把小段时间聚集起来化零为整 , 积少成多 , 精心使用 。珍惜一分一秒的时间 , 利用一切可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 , 巧妙地利用小段时间 , 把零头布拼接成有用之才 。做到小时小用 , 为积取大段时间创造条件 , 成为大时大用 。当然 , 利用零星时间 , 必须要有勤奋吃苦的精神、顽强的意志和毅力 , 克服惰性和随意性 。一是要重视 , 二是要坚持 , 三是要有方 , 只有这样做了才能使用好可能使用的零星时间 , 积学问 , 长才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