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服务团暑假“三下乡”实践报告( 二 )


二.缺乏正确的引导
由问卷调查可知90%的学生父母不在家,(他们多是和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 。)但剩余10%的学生中也多是由单亲抚养 。其监护人的教育方式,85%的以放纵型和慈祥型为主,只有10%以慈祥和严厉型为主,剩下的5%的家长以严厉型为主 。其中部分家长过度宠溺孩子,对于孩子的不良习惯(骂人、咬人、作息不规律、爱吃零食 。。。)不予以改正,而是一味放任 。由于他们多为孩子们的隔代家长,一方面对孩子疼爱过多,另一方面害怕自己严格的管教会引起自己儿子女儿媳妇女婿的不满和抱怨,所以对孩子多是纵容很少管教,这使得很多孩子性格不健全,行为习惯不好 。同时大多数的爷爷奶奶们受教育程度较低,无法或者很难辅导孩子的学习,这导致大多数孩子成绩较差 。
三.生活学习的环境不好
大多数家长空余时间都是在商店门口赌博,或者在一起聊一些八卦的问题;村里宣传室里放的歌曲多是和《爱情买卖》同一类型的歌;同时老师们对学生的多是放纵型的教育方法(在和当地老师的交谈中得知,近几年学生越来越难管教,很多老师不敢管教学生,因为很多家长对孩子过分的宠溺);大量的人涌入外出打工的潮流,使得很多孩子们思想上进入误区,他们认为打工比上学更好 。这样的生活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对学习失去兴趣,对自己的未来有的是错误的视角 。
四.进入"亲情误区”,缺乏感恩之心
由于大多数的父母多是一年或是更久才回家一次,在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日子里,他们往往会给孩子买很多礼物,对孩子呵护有加,百般疼爱 。这让很多孩子们认为父母就是给自己带礼物、可以满足自己任何愿望的人,父母是可以满足自己任何物质愿望的大好人,但是不存在或者很少有亲情上的体会 。由此孩子们对父母的感情进入了一个误区 。因此很多时候父母有一次做的达不到孩子的要求,就会使孩子对父母很反感甚至是讨厌 。同时很多孩子不知道体谅养育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认为一切是理所当然,不懂得感恩 。
五.行为习惯差
很多孩子不爱卫生,爱睡懒觉,只吃零食不吃饭,生活自理能力差,对家长的依赖性较大 。更为甚者有些孩子喜欢骂人大家,很小就吸烟,上网成瘾 。不听老师家长的劝导,顶撞祖辈、不服管理、我行我素 。
六、兴趣爱好少,知识面小
【支教服务团暑假“三下乡”实践报告】通过问卷调查和走访可知,大家的兴趣爱好特长以玩为主,小部分人喜欢唱歌跳舞,兴趣爱好狭少。对于小提琴、钢琴、芭蕾等知之甚少 。相关的对于兴趣爱好特长的专业培训几乎没有,孩子们接受不到专业的培训,潜力得不到挖掘和培养,能力得不到提高;同时大多数孩子知识面较窄,对外界新事物的了解很少;关于自己的理想和自己的未来,有些孩子的脑海里没有这个概念,不知道何为理想,对自己的未来很茫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