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服务团暑假“三下乡”实践报告( 三 )


以上是我们发现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得不让我们紧绷心弦,留守儿童#from 本文来自,全国最大的免费范文网 end#的未来将会怎样??我们能做些什么下面是我们的一些建议和意见:
一.家庭方面
1.家长树立正确的观念 。目前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可以了,至于读书是学校和老师及儿童自己的事情,家长是没有什么责任的,他们一般认为儿童学习成绩的好坏是由儿童个人的素质决定的 。家长应该改变这些不正确的思想,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 。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 。应主动与子女的任课老师、村主任联系,加强沟通 。向老师说明自己的情况,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才不致于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面进入
盲区 。
2.加强和孩子的沟通与交流 。每一年可以尽量争取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如请假回家;如若条件不允许,则应该经常和孩子通电话,或者通过写信的方式,多和孩子交流和沟通,了解其生活学习的状况以及心理变化;要从小事入手,从点滴做起:比如记住对孩子来说重要的日子,如孩子的生日、孩子小学初入学纪念日、毕业日 。。。同时要利用恰当的方式来鼓励孩子好好学习,尊敬长辈,做一个好孩子 。
3、“监护人”以身作则 。作为和孩子朝夕相处的人,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素养,在可能的条件下提高自己科学文化知识 。一方面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另一方面也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生活学习环境 。
二.学校方面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 。要求各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学生登记备案,专门管理,根据情况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管理 。
2.学校调整教育方式 。老师不仅仅是一个老师,教授学生知识、做人的道理,还要关心学生的生活以及心理,实行‘亲情化教育’ 。在学校里可以设置专门的心理课程,关心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保证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加强和留守儿童的交流和关注 。

3.为与留守儿童沟通提供方便 。作为有些寄宿学校,可开通亲情热线电话,为外出务工家长与子女沟通提供方便 。同时也可加强家长和老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为了孩子,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 。
4.加大学校软硬件建设 。扩大图书馆面积、图书存储量,给孩子们更多的机会接触知识和文化熏陶;开设各种兴趣爱好班,开发孩子们的潜力,培养其兴趣爱好的发展,使孩子们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和新事物,促进孩子们的全面发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