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征文:从泥草房到教学楼
前些日子,回到阔别已久的小学母校,看着眼前郁郁葱葱的冬青、挺拔的松柏、姹紫嫣红的杜鹃花包裹的教学楼,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大花园 。范文23http://小学是人生的起点,在这里我们开始接受知识的熏陶,在象牙塔里遨游,享受着酸甜苦辣 。想想过去的求学路,再看今昔的巨大变化,让我心潮澎湃,内心激起一份深深的记忆,那是学生时代美好而又苦涩的回忆,也是我们不断追求上进,向心中的目标执着奋斗的求学历程的写照 。
那时候,我家住农村,初级教育是在村办小学度过的 。当时的学校建造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校舍已十分陈旧,全是青砖作地基,泥巴垒成的墙体,麦秸和蓝瓦搭建的屋顶,里面的环境更是简陋,一年级的桌子还是用砖头和石板垒成的,冬天的时候上面冷冰冰的,时间长了写字的手就会被冻僵 。二年级的桌子是木质的,夏天的时候还可以在上面睡午觉,于是我们天天盼望着快快上二年级 。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不知不觉中我们升到了二年级 。新学期伊始,怀揣着美好的期盼,我们来到二年级的教室,看着满屋子的木质课桌,全班38个人都会心地笑了 。可好景不长,因为教室建造的年代久远,为防止屋顶上的尘土掉落,学校就用一大块白布把整个屋梁以下部分罩了起来,这下可好,由于时值夏天,热空气上不去,加上班里的学生又多,三间本来低矮的教室内热得像个大蒸笼,让人根本没法学习,一节课下来,浑身上下全是汗水,使人很不自在 。
二年级的学习生活在煎熬中度过了,三年级的教室相对好一些,屋顶是使用芦苇编成的席子建造的,因为不用白布遮盖了,夏天打开窗户,凉风丝丝袭来,感觉好极了,但由于学校位于村子的最北端,冬天教室内冷得像冰窖,教室里没有生火用的炉子,就是有炉子也买不起煤 。为了度过寒冷的冬天,同学们自己和泥,外面用碎砖块将窗户密封起来,里面又用塑料纸装订,结果是寒冷暂时减轻了,但大白天教室里也黑咕隆咚的,由于学校经费紧张,所以不能开灯,我们只好点上煤油灯,时间长了满屋子是浓烟,呛得人发昏 。
我们当时非常希望能够坐在夏天有风扇、冬天有火炉的课堂里学习,这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学习环境 。时过境迁,而今当我再回到久违的母校,看到日新月异的校园,现代化、科学化、智能化的教育设施,已与当年我们的处境大相径庭,看到学弟学妹们在与城里孩子一样的环境中学习、生活,作为从这里走出去的毕业生,我感到十分欣慰 。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口号,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为教育的发展、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教育环境,尤其是普及义务教育,免除城乡义务教育学杂费,更使广大农村孩子能够与城市里的孩子享受良好教育,提供了可靠保障 。
推荐阅读
- 激荡30年读后感
- 中国震撼|中国震撼读后感
- 中秋征文-中秋对月祭马翁
- 关于父亲节的征文:那个熟悉的背影
- 父亲节征文:父爱如山,更如太阳
- 父亲节征文:感恩父爱
- 贯彻落实情况汇报|贯彻十八大精神思想汇报——深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目标要求
- 获奖感言|征文获奖感言
- 师德征文|全国优秀师德征文-《让师德之光永放光芒》
- 让改革旗帜高高飘扬|十八大征文-让中铁航空港的旗帜高高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