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教授建国60周年演讲稿:中国60年法治进程再思考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从法律实用主义到法律理念主义》,其实我是以30年为主,但是也包含了60年 。范文23http://今年是改革开放30年,明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60年,可以说,我本人既是30年的见证人,也是60年的见证人 。我觉得回顾历史是很重要的 。
60年的中国法治的发展,可以说经历了四个法律时期,法律实用主义、法律虚无主义、法律经验主义,现在走向法律理念主义 。
一、法律实用主义:也称法律工具主义
法律实用主义有三大特点,一是法律不要有体系,立法也不要要求完善、完备,有一些法律够用就可以了 。二是法律也不要太复杂,简要的内容就够了,条文不要过多 。三是法律不要太约束人,不要捆绑自己的手脚,法律只不过是做行动准则的参考 。法律实用主义所蕴含的观念,一切都不需要,都不必需要法律,也不需要严格按照法律办事 。可以说实用主义就是工具论 。法律就是国家的工具,而且应该是很得心应手的工具 。
二、法律虚无主义
法律实用主义可以向两个方面发展,发展得好,我们逐渐走向健康的法治道路 。但是,法律实用主义也会走向另一个极端,走向法律虚无主义 。很不幸,中国第二个法律阶段就叫法律虚无主义 。从1965年开始,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甚至到了1978年改革开放,不仅什么法律都可以被打倒,宪法也可以被践踏 。甚至公检法都可以被彻底砸烂 。这一段时期,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是,最高指示加上群众运动,就可以无视法律 。最高指示,只要是一个圣旨,一个上谕,那就是一切行动的最高准则 。群众运动也被看作是最天然合法的,一切都崇拜群众运动,这些都成为践踏法律的最大挡箭牌 。
文化大革命时期,我们常常看到只要以人民的名义,以革命的名义,甚至有时候以国家的名义,什么事都可以干 。当时的口号有一句话“只要是符合全中国最大多数人民的最大的利益,那就什么都可以干” 。那么到底谁来说,这是符合中国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吗?那当然只有领袖能够知道 。而群众运动,更是自然的代表群众的最大利益 。从这一点来说,以人民的名义、革命的名义、国家名义,都可以作为实现个人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最好的围墙 。法律实用主义、工具主义,实际是人治的另一面挡箭牌 。到了法律虚无主义,这种人治已经体现为用群众的名义,以领袖的名义来体现私人的、凌驾于法律上面的意志 。
**市中院的院长说了一句话,“我不能够让人民都满意,法院的判决不能够让人民都满意”,据说这句话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你不能够让人民满意,是没有做到法院的性质 。我们可以思考,法律的判决能够符合群众大多数人的意见,大多数人都满意了,那就是一个好的判决吗?法院的判决应该是高度专业化和高度公正的产物,而不是群众来做出的决定 。
推荐阅读
- 建国大业读后感
- 政法笔记|《政法笔记》读后感,读书笔记
- 建国大业观后感|《建国大业》观后感2篇
- 畸变的媒体|畸变的媒体读后感
- 民主生活会|镇政法委员民主生活会发言提纲
- 群众路线心得体会|政法系统走群众路线心得体会
- 开场白和结束语|中学庆祝建国63周年歌咏比赛开场白结束语
- 咱们结婚吧演员表|田教授家的二十八个保母演员表介绍演员详细介绍
- 毕业赠言|经济学教授毕业赠言
- 毕业赠言|经济系教授毕业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