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书笔记( 四 )
佛教画不是不可画,而是要先有强烈、真诚的佛教感情,有佛教人生观与宇宙观 。
从哲学角度来说,这里表明的是“意识决定物质”的道理 。而这个道理,不仅仅是对于绘画而言,对于所有艺术形式的作品创作,都是具有指导性意义的 。学艺术的,固然要学艺术表现技法,但这仅能将你与外行区分开来而已 。真正要达到一定高度,就一定要对该艺术形态的文化背景有所了解 。譬如,学书法的临苏东坡的《赤壁赋》,倘若作者对《三国》中的赤壁故事很熟悉,又对东坡词作特点有所了解的话,下笔自然有神 。豪放旷达之气,是在肤浅的技法学习中得不到的 。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
这是诗圣杜甫写出的一句名言,这十个字言简意赅,内涵丰富 。古往今来,凡是富有责任感的文人与作家,都将此奉为座右铭而镌刻于内心 。因为“文以载道”,写文章就是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文章是存世千古之事,好文章影响极其深远 。一个好作家应该明白自己在写作上的得失,把写文章看成开启人类智慧的千秋大事 。
这不得不让人想到网络发达的今天,文章已经成为人们赚钱、炒作、诽谤、恶搞的工具 。肮脏的口水往博客上一吐,就算作一篇文章;半裸的照片往论坛里一晒,就算是一篇文章;随意发泄的胡言乱语往空间里一堆,也算是一篇文章!
不管是普通网民,还是那些着名非着名写手作家,都早已忘记了这句本该是所有文人的座右铭 。现在好文章太少,发现的眼睛也太累,如此恶性循环,文章如何再承担起“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世”的使命!
最磨折人的不是脑力劳动,也不是体力劳动(那种疲乏很容易消除,休息一下就能恢复精力),而是操心(worry)!
倘使练琴时能多抑制情感,多着重于技巧,多用理智,我相信一定可以减少疲劳 。
老子问一个古稀之年的老头:“你的牙齿还在吗?”老头说:“不在了 。”老子又问:“那你的舌头还在吗?”老头说:“在 。”这个简单到枯燥的故事给我们阐述了老庄道家思想的“无为”境界,即“刚强者死亡,柔弱者常存”的道理 。
傅雷上述一句话真的很有道理——让人遭受心理折磨的,让人提前衰老的,正是操心;真正让人疲劳的,也不是体力,脑力的,而是精神上的情感泛滥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这些人把得失成败面子等看得太重 。过于争强好胜很可能只落个灰飞湮灭的下场 。压力太大的时候,怒气难消的时候,换种泰然自若的心态 。少皱眉,少操心,做根柔弱的舌头又怎么样呢?至少不用像刚强的牙齿一样粉身碎骨 。
练琴一定要节制感情,你既然自知责任重大,就应当竭力爱惜精神 。好比一个参加世运的选手,比赛以前的几个月,一定要把身心的健康保护得非常好,才能有充沛的精力出场竞赛 。俗语说“养兵千日”,“养”这个字极有道理 。
推荐阅读
- 培根论读书读后感
- 家书读后感
- 傅雷家书读后感700字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读后感
- 曾国潘家书读后感800字
- 曾国潘家书读后感
- 傅雷家书读后感200字
- 傅雷家书读后感3000字
- 傅雷家书读后感50字
-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