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 二 )


大家可以看看中国先进的网络上,教师的视频数以万计,不可胜数,大多数并不是老师传上去的,因为很多教师不会,包括我也不是很懂 。那么是谁干的呢,当然是学生 。为什么?因为他们喜欢他们的老师,认为他的课精彩!百家讲坛虽然从兴盛到衰败几经起伏,但是我们要看的是从中脱颖而出的教师,其中有很多人的教课方式值得我们学习,先有易中天,后又袁腾飞,都是历史,为什么我们中学教师讲得就没有学生愿意听,为他们就可以,因为他们提起了学生的兴趣,从自我的理解出发,而不是一味的规规矩矩的按照教学计划来讲 。早年间听过一个老教师讲,做学问一定要规矩,而教学,完全是可以抛弃一些规矩的框架,让学生学会是最终的目的 。这种理解我认为就是不跪着教书 。不向规矩的框架下跪,不向老套的方法下跪,站直了,才能高瞻远瞩,最少也是平视现今的时代要求 。有人质疑,百家讲坛式教学只是历史文学的居多,不能完全适用于当今中学的要求,那么去看看新东方的英语教学,我相信再不久的时间内,理工科的不规矩的教学方式也会被广泛的讲出,被学生们所接纳 。这些教学方式规矩吗,不规矩!不规矩,但是学生喜欢,接受,能有效果,这就是成绩 。
用郭德纲的话说:想规矩?看升旗去啊!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二)
因为教学的原因,我成了书店的常客 。在书店中我无意发现了《不跪着教书》这一本书,在看到这本书时我第一反映就是讲教师的悲哀 。哪知当我借阅了此书时,我便喜欢上了它 。
《不跪着教书》是吴非老师的一部教育随笔 。在轻松的文笔中,透着作者思想和智慧,给了我许多启发 。里面有一篇随笔《永不凋谢的玫瑰》,看了,觉得不错,对我很有启发 。
这篇文章讲的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他记下了这样一则真事 。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一朵硕大的玫瑰花,全校师生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 。这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看到幼儿园的一个4岁小孩在花房里摘下了那朵玫瑰花,抓在手中,从容地往外走 。他很想知道这个女孩为什么摘花,他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小女孩害羞地说:“奶奶病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信,我现在摘下来给她看,看过我就把花送回来 。”听了孩子的天真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她搀着小女孩,在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 。”这个故事长久地感动着我,并深深地启迪了我 。假如是我,会怎么做呢?站在教师的角度,我可能首先是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让孩子明白不能破坏公物 。然而这也破坏了孩子的童真和对孩子“爱”的教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