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 三 )


王老师从一个小女孩与一朵玫瑰花的故事中读出了爱的教育,读出了现代教育中学生情感健全发展的问题,提出了我们教育的学生应该具备人的情感 。学生应该具备人的情感,这个提法看似滑稽 。学生是人,当然具有人的情感,教育中怎么还提“应该”二字?可是,如果我们关注一下身边的学生们的表情,会发现麻木的、无所谓的等等令人无法与他们的年龄相等同的表情比比皆是 。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仁爱的禀赋,我们首先要培养的是有爱心有同情心的人,教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关心他人、同情弱小 。在书中吴非老师谈到了“文革”前17前“非人化”的教育,对“贫农”爱,对“地主”恨,而且还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毫不留情 。当时的教育和社会环境都在孩子心里播下了“冷酷”的种子,所以在“文革”时,老师们首先“自食其果” 。
最后我想说:《不跪着教书》真是一本好书 。在此我只想好好地感谢吴非老师,他给我带来了触及灵魂的感悟 。为了爱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能像人一样地站立在这个世界上,我希望着生活中能有这样的美好 。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三)
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
教师可以说是一个思想者的职业,要思考自己,学生,家长,自己与家长,学生与家长 。怎样的教师可以被学生家长以及其他教师接受,是一个教师思考的主要问题 。教育是一个民族的行业,也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标志 。我认为教育是一个从教师指向多方面的关系,核心就是教师,因为没有教师,教育也就没有了他的词根赋予意义,虽然教育包括了很多方面:家庭,社会一系列的内容和教育者,但是学校教育才是大家日常提及的真正教育 。
教师要有精神上的追求,常年与学生交往,心态年轻,可以说永远接触的都是新鲜的知识,即使岁月不再,他们也是年轻的 。我虽然还没有走上真正的教师岗位,但是我喜欢和学生交往,简单而纯净,即使是在我实习的初中,偶尔放学后在路上看到男女学生在一起萌芽的好感,我其实比他们还害羞,反而是他们会大方的给我打招呼,觉得做一个这样的教师挺好 。再和年轻的学生交往的过程中自己也年轻,远离世俗的较力,再平凡和平静中生活 。
精神上的追求,往往一提到这个,大多数人都会想到看书 。我想说你们对了 。真的我认为书是人精神追求的最好的途径,消费少,耗时少,而且能够反复还能提取其中的精华,再授之于人,加上自我的见解,加工讲述,会提高一个人,思想,总结,叙述的多方面能力 。如果真的喜欢和条件允许,适当的背诵时最好的 。总有学生在背书只有说:“啊我死了好多脑细胞啊 。”其实不必担心,你死去的脑细胞在你还没有背完估计已经新陈代谢了重生了 。背书我认为是一个最好的习惯,以至于中国传承了2000多年,从孔夫子的时期,大家基本上都是以背书为主要的教学方式,理解,是一个人成年或者年龄稍大点自己的能力 。每个人看东西角度有所不同,理解的偏颇就可以允许 。以至于再中学阶段我们学习的语文课外读本上一段孙子兵法的讲述,我至今不为苟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