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读书心得( 二 )
但我认为,主人公身陷围城的状态并不光单是这一点就造就了的,也不光单是这一点就造就得了的 。
例如,在众人初到三闾大学时,才知道自己受到了校长高松年的"欺骗",也许这个骗局不是高松年刻意设下的,但这也是身不由己 。但,鸿渐认为,这是 。而且,孙柔嘉也受到了那些"狗男生"的欺负 。
于是,我运用我超常的联想能力后,便想到了我自己 。我小学时,我因学习成绩颇受大家的好评 。但,升入初中后,这一切只是"父母在夸孩子的假博士学位"罢了 。
于是,我整天担惊受怕,怕被别人耻笑 。但,我的老师,家长对待我就像当时苏文纨对方鸿渐一样 。不过,我的心里想着玩就像方鸿渐在想唐晓芙 。
我于是暗下决心:无论做每件事,都要像鸿渐最初对待唐晓芙一样对待它们 。不知我是否做到了,也不知我是否能做到,但,然我立下了决心,就尽最大力来将它实现吧 。
我也知道,任何一件事中,都有一个"孙柔嘉",不管"她"是好是坏,我们都要接受"她".千万不要与"她"合不来,过不去,否则,下场是会很惨的 。
另外,我身边还有一点像小说里面的,就是绯闻闹得很厉害 。这一点是我要"批斗"的 。
名著读书心得(二)
——《孟子》读书心得
作为传统文化的先祖,孟子于中国的影响是达数千年之长远,我辈中人自然难以三言两语以揽括,虽然我的认识只是管锥之见,但孟子本人的思想、精神和气魄却如穿透万里晴空的红日,我即使局限于视野和眼识,亦已感到了耀眼的光芒 。
首先,我觉得孟子的厉害处正在于,所提倡的“仁义”思想最能抓住事物的本质要害 。孟子看到“生”、“利”是对事物利益关系的短视,而仁、义却能长远影响到未来,故有“舍生取义”、“舍利取义”之说 。狭义的“仁义”是指封建时代人伦的忠义孝悌,实则是千百年来对孟子的误解,因为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三纲五伦已革了命;《中庸》讲:“道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那末,此“仁义”还有永恒的意义可言吗?所以我们今天理解孟子的“仁义”,实应站在高处,从广义入手:如同道家的“道”、佛家的“菩提”,都是对客观普遍规律的认识,孟子的“仁义”也不二致 。而这种认识,可让孟子如一熟练渔夫的手钳在了螃蟹扼要的部位,任螃蟹用力再猛,纵有大腿大脚亦是摆脱不了 。无论事物表象出现多么错综复杂的问题或困难,孟子皆显得不昏沉也不散乱,经常化险为夷、转难为易,而绰绰有余 。
当今著名于世界的“系统论”、“系统思考”,虽口口声声反对舍本逐末,而要动态、长远地看事情,说透了:皆可从孟子的仁义思想找到雏形 。用毛泽东的话“干振而枝披,将麾而卒舞”,以形容孟子的仁义之道最为恰当不过了 。而抓不到仁义精髓的人,有如行走在茫茫沙漠或海洋上,终生疲命于随时浮现的海市蜃楼的追逐中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