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反思|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著名教育家弗赖登塔尔也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初步形成反思意识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我个人认为反思是学生对一个问题的思维结果进行科学慎重的批判性回顾、分析和检查 。教学的实质就是引导学生理解学习的过程,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对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和思考,可以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优化思维的过程,完善认知结构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仅从认知的角度来考虑教学内容,关心的是数学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缺乏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造成学生缺乏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因此,需要教师针对数学学科的特点,有意识地探索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和反思习惯 。
一、在反思中促进数学知识的内化
杜威认为:反思是一种以产生思维活动的怀疑、犹豫、困惑的状态,和一种为了发现解决这种怀疑,消除这种困惑而进行探究的行为 。从心理学上来说,反思是引起认知结构的冲突,从而唤起思维,激发探究、发现、再创新的欲望,由学习者到研究者的转变 。但是,学生的思维活动只有内隐性和自动化的特征,缺乏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所以,需要教师以认知理论作指导来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
⒈创设情境,激发内需
有积极情绪支持的反思过程是一个高效的学习过程 。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充满兴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觉得宽松、自然,敢于质疑 。例:在一次简单的数据整理和简单的统计表的公开课中,某老师这样创设问题情境:我们全校刚上星期去西山公园春游了,我感觉很多同学好象不太喜欢去西山公园,那你们有想去些什么地方呢?范围限定在家乡境内 。抛出这么个话题后,学生纷纷举手,说了自己想去的地方 。然后老师又抛出问题:可是,我们该怎么样才知道哪个地方想去的同学最多呢?学生意见纷纷最后决定用投票的方法 。投票之后,该老师又问:接下去该怎么办呢?同学们又纷纷发表意见 。由于学生都急于想知道结果,所以自然而然的都参与进来了,学生的思维欲望由此被激发出来,寻求到了知识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这样的问题情境无疑是成功的 。
⒉体验成功,适时鼓励
在教学探究和反思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 。如在讲授《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游戏化的教学场景,学生兴趣很高 。但学生对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认识很模糊 。有个学生竟然问:老师,是不是所有的三根小棒都能围成三角形呢?我就让学生反思拼搭的过程,结果经过学生自己的实践、反思得出了结论,由此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这时我对学生的探究与反思给予了及时的肯定,学生也因此兴趣盎然,其反思意识亦越加强烈 。
推荐阅读
- 工作计划|小学英语教师个人研修计划2022
- 工作计划|小学语文教师个人教研工作计划2022
- 工作计划|小学英语个人研修计划书怎么写
- 工作计划|小学二年级德育工作计划模板2022
- 工作计划|班级工作计划小学范文
- 工作计划|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怎么写2022
- 工作计划|小学生寒假计划模板怎么写
- 工作计划|小学综合教研组工作计划第二学期范文
- 工作计划|2022小学财务工作计划报告范文
- 工作计划|2022初三年级数学教学个人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