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反思|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三 )


⒈比较异同
让学生自己在比较中发现问题,并自己反思解决问题的方法选择优化,不仅使学生知道怎样做,而且懂得怎样做才能做得更好,实现知识和能力的两个提高 。如我要求学生运用已学过的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完成48125,学生出现了三种解法:
⑴(50-2)125=50125-2125=6250-250=6000;
⑵(40+8)125=40125+8125=5000+1000=6000;
⑶ 68125=6(8125)=61000=6000 。
教师在选择算法优化的时候,与学生进行了如下的对话:从所得到的结果与解题过程中你发现什么?学生发现给48拆数后再根据定律改写算式,计算的每一步结果都能凑整,而且125与8凑千最方便 。在呈现各种解法的时候,教师不急于下定论,让学生自己去比较,自己去发现,学生经历了一个对自己认知的再认知,最后恍然大悟,得出最佳解法 。学生也在体验、感悟和反思中掌握了其中的内在规律,理解也更加深刻 。
⒉留有空白
知识的简单积累并不能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实现知识的内化,要适当留下空白,让学生反思 。例《角的分类》教学中,学生经过学习交流得出了角的分类表,在这张表中两边都空着,在周角与平角之间也空着,空白之处让人去体验,去感悟,去揣摩,激起了学生深入的反思:比锐角还小的角有吗?比周角大的角有吗?比平角大而比周角小的角叫什么角?更有学生通过反思发出感慨:我们所学的只是大海里的一滴水,真是学无止境!
⒊集体反思
集体反思的结果可以强化个人的反思,突破知识的相对狭窄和有限,丰富思考方法,增强迁移能力 。在一个分组测量并计算中队旗的面积的数学活动中,学生小组合作,通过小组讨论、汇报得到了多种解决方案 。接着,教师说:比较一下我们刚才找到的求中队旗面积的方法,你有什么发现?最后在活动的结尾设计了一个点睛之笔,提问:下面请大家回顾一下刚才的活动过程,你有什么体会?在教师指导下的集体研讨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反思,如不规则的图形面积的计算就是运用补和拆的方法把它们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了反思,总结了自己的学习表现、合作中合理分工的优点、测量中方法的优劣、从同学中获得解决新知识的方法等各方面的内容,显示了良好的反思能力 。
由此可见,反思不仅仅是对数学学习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更重要的是它能带动学生积极、主动、探究性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增强学生学会数学思维的灵敏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反思其实是一把启迪学生数学智慧的钥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