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名的成语106个,带解释例句( 七 )


名声籍甚míngshēngjí shèn成语解释:比喻名声极大 。
成语出处:《史记·陆贾列传》:“陆生以此游汉廷公卿间,名声籍甚 。”
名师出高徒míngshīchūgāotú成语解释:高明的师傅一定能教出技艺高的徒弟 。比喻学识丰富的人对于培养人才的重要 。
砥行磨名dǐxíngmó míng成语解释:磨砺德行与名节 。
成语出处:南朝宋·周朗《报羊希书》:“夫下之士,砥行磨名,欲不辱其志气,运奇蓄异,将进善于所灭 。”
名实相副míngshíxiāngfù成语解释:名声和实际一致 。
成语出处:汉·陆粹《为曹公与孔融书》:“昔国家东迁,文举盛叹鸿豫名实相副,综达经学,出于郑玄,又明《司马法》;鸿豫亦称文举奇逸博闻 。”
例句:又如臣下有所建议,君主便叫他去做,看他能照所说的作到否 。名实相副的赏;否则罚 。(朱自清《经典常谈·诸子第十》)
赫赫有名hèhèyǒumíng成语解释:赫赫:显著盛大的样子 。声名非常显赫 。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节南山》:“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
例句:况且他罗家也是著名的盐商,不过近年稍为疲了点罢了,在外面还是赫赫有名的,怕没人知道么?(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名下无虚míngxiàwúxū成语解释:原意是名气大的人一定有真才实学 。后比喻名不虚传 。
成语出处:《陈书·姚察传》:“沛国刘臻,窃于公馆访《汉书》疑事十余条,并为剖析,皆有经据 。臻谓所亲曰:‘名下定无虚士 。’”
例句:今得幸遇,真是名下无虚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二回)
及第成名jídìchéngmíng成语解释:及第:科举时代考试中选 。通过考试并得到功名 。
成语出处:元·戴善夫《风光好》第三折:“学士怎肯似那等穷酸恶醋,得一个及第成名,却又早负德辜恩 。”
名正言顺míngzhèngyánshùn成语解释: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 。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
成语出处:《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利 。”
例句:待小生得官回来,谐两姓之好,却不名正言顺 。(元·郑德辉《倩女离魂》第二折)
莫可名状mòkěmíngzhuàng成语解释:名:用言语说出;状:描绘,形容 。不能用言语来形容 。指事物极复杂微妙,无法描述 。
成语出处:清·张潮《虞初新志·林四娘记》:“少选复出,则一国色丽人,云鬟靓妆,袅袅婷婷而至,衣皆鲛绡雾縠,亦无缝缀之迹,香气飘扬,莫可名状,自称为林四娘 。”
例句:这信该收束了,我心中莫可名状,我觉得非常的荣幸!(冰心《寄小读者·通讯一》)
莫名其妙mòmíngqímiào成语解释:说不出其中的奥妙 。指事情很奇怪,说不出道理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