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名句解读
《论语》名句解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饥寒是自己不喜欢的,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耻辱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 。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从自己的利与害想到对别人的利与害,多替别人着想,这是终生应该奉行的原则)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论语 。里仁》 。
(侍奉父母是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因此,孔子教育人们,父母在世时,子女轻易不要出门远行,以便守在父母身边,尽孝子之道 。如果非要远出,首先要安顿好父母,也一定要告诉父母确切的行踪 。因为“儿行千里母担忧” 。子女只有对父母孝敬有加,才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不要让年事已高的父母无人照顾,还要牵挂远在他乡的子女 。)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颜渊》
(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 。小人却恰好相反 。成人之美,积善成德,便成为君子;成人之恶,积怨日多,便是小人 。君子受人尊敬,小人遭人唾骂 。)
敏于事而慎于言 。——《论语?学而》
(做事勤快敏捷,说话谨慎 。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多做实事,少说废话,不乱说话 。)
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卫灵公》
(面临着仁义,就是老师,也不必同他谦让 。这句话与“我爱我的老师,我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语)的意思有些类似 。阐发仁义,捍卫真理,伸张正义等应该做的事,要积极主动地去做,绝不能推让 。)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论语?述而》
(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 。君子襟怀坦白,安贫乐业,与人为善,知足常乐,所以能坦荡荡 。小人欲念太多,患得患失,忧心忡忡,怨天尤人,局促不安,所以常心怀戚戚 。)
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雍也》
(不将对甲的怒气转到乙的头上,也不重犯同一种过失 。许多人对自己的过失并不引起注意,甚至习以为常,若能像颜回那样该多好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事先磨快工具 。由此可知,一个人要胜任工作,必须首先学好本领 。今日读好书,来日才能大展鸿图 。)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论语?卫灵公》
(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 。这句话说的是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严格要求自己,进步就快;宽容别人,就会远离怨恨)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
(见到贤人,就应该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自己反省,(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 。)对不如自己的人喜欢讥笑﹑轻视,因而沾沾自喜;对比自己强的人喜欢贬低,甚至嫉妒﹑畏惧退缩,害怕与他们交往:这都是不正确的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