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名句解读( 三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只是读书,却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茫然不解;只是空想而不去读书,就会疲惫而无所获 。“学”与“思”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只注重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就达不到好的效果 。)
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说出的话一定要算数,行动起来一定要坚决 。一诺千金,敢作敢为,受人尊重;出尔反尔,优柔寡断,遭人鄙弃 。)
欲速则不达 。——《论语?子路》
(想要快反而达不到目的 。孔子的弟子有一些做官的,孔子教育他们干出政绩不要急于求成 。事物发展有它的规律性,学习上也要循序渐进,不打好基础,就想攻克尖端科学,快出成果,也是办不到的 。)
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
(早上得知真理,即使晚上死了也值得 。这句话说明了对真理的渴望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 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这首诗,正是表达了这种思想,对自由、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可以使人舍弃生命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知道的就承认已经知道了,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自作聪明的人总是把无知当已知 。)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志士仁人不肯贪生怕死而伤害仁义,他们总是宁可牺牲性命以成全大义的 。自古忠臣义士把仁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文天祥就是这样的志士仁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表明了他视死如归,舍身成仁的心迹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这是孔子晚年对自己一生学习修养的概括总结,说明他一生从不间断地学习修养,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个较大的进步,直至晚年达到最高境界 。几千年以来,无数的人都把这段话作为勉励自己的座右铭 。而其中的“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