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动了我的奶酪|——读《谁动了我的奶酪》有感( 二 )
其次教师要淡化模版的作用 , 即不要在学生遇到问题 , 或者做一件事的时候 , 立马提供模板给他们参考 , 禁锢他们的思维 。人是有惰性的 , 一旦有模板在眼前 , 学生就不会自己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 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一直不变 。
第三 , 遇到问题时要多点拨学生的思路 , 而不是一味地教学生解决的方法 。即教师在学生遇到问题时 , 不应该一味地教导解决的方法 , 而是应该教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核心和本质 , 引导学生思考解决的方法 , 从而形成属于自己的办法 , 而不是他人的方法 。
通过上述三种方法 , 我们可以有效的引导学生在不变中求变 , 而不再是以往在求变中不变 。教无定法 , 同样地 , 学亦无定法 。假若教师在教导的过程中只是一味地灌输 , 那么学生只会变得越来越狭隘;反之如若教师懂得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 再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 那反将形成更多、更切合学生自身实际的办法 。
当然 , 人在适应变化时 , 总忘不了给自己一个偷赖的理由 , 就象书中的唧唧和哼哼 。但是 , 这个迅猛发展的世界容不得我们躺倒尽享安逸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 只有承认变化 , 并尽全力去适应它 , 才能在不远的将来重新找到属于自己的新的奶酪 。同样地 , 作为一名教师 , 只有教会学生灵活应变、适应生活变化的能力 , 方可以为学生塑造一个阳光的未来 。虽然这是个极其辛苦、危险的过程 , 但有了这样务实、真切、充足的认知和准备 , 相信我们也不会在有灾难和痛苦突然降临时变得手足无措 , 而这在当前社会竞争的大环境下就显得更为重要!
以上为笔者在阅读该著作后的所思所想 , 稍有偏颇之处 , 还请读者多多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