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克样品能发一度电,储氢难题被破解了吗?( 二 )


氢能是未来技术 , 这是毋庸置疑的 , 但究竟要通过怎样一条路实现氢能经济 , 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 过去顶层设计的氢能技术路线比较单一 , 如今其他支线崛起 , 也强烈冲击着传统主线 , 整体局面是2030-2035年可能出现新能源车大决战 , 但鹿死谁手不一定 。
氢能这种是大热的方向 , 我们一定要紧跟时代 , 但储氢技术路线也并非一定正确的 。 低压储氢原理通俗的讲 , 就是一个人两手两脚抓氢 , 充其量抓四个氢 , 占地方和占重量等问题很现实 。 一辆乘用车 , 要半吨储氢模块 , 这是很难被市场接受的 。 而高压储罐这个技术路线也是超级不能接受 , 氢气在空气中爆炸极限是4%-74% , 可以穿透钢板 , 危险系数相当高 。
相比而言 , 在线制氢起步晚 , 很多人在传统主流技术路线的思维定式里 , 根本不知道现在在线制氢的燃料电池车也已经问世了 。 在线制氢不用加氢站 , 直接用现有加油站供液体原料 , 没有配套基建的负担 , 同时没有氢气储运问题 , 安全性极大提高 , 而且储氢也终究要面对氢源问题的 , 在线制氢 , 把氢源直接搬车上了 。
在线制氢 , 说白了 , 不行是不行 , 一旦越来越成熟 , 就会让储氢技术路线黯然失色的 。 因为加氢站投资高、氢气储运安全隐患大、储氢模块重 , 这些难题不是通过努力就能改变的 。 在线制氢 , 没有这些问题 , 要解决的就是技术和成本 。
而且哪怕从哲学角度看 , 都说氢是最理想的能量载体 , 既然是载体 , 就该“用氢而不见氢” , 这项技术若能突破 , 实现氢能经济就会轻而易举 。
总结下来 , 目前的研发成果 , 其实是张教授团队以前做石墨/石墨烯的 , 近年来石墨界水不动了 , 得开辟新赛道 , 叠加新能源的风向 , 于是相中了氢能 , 逐步的把工作重心转移过去的 , 至于科研成果并非想象中那么厉害的 。
不过 , 目前来看 , 储氢的关键不是存储 , 而是稳定释放 , 哪怕有一项技术解决关键存储问题 , 释放稳定性仍是难以解决 , 就会根本性制约了氢气的发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