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包|十几档她综艺蜂拥而上无爆款,“姐姐”走后出了啥问题?丨行观( 二 )



而文娱行业的女性也是全体女性中的一员。资深评论人豆包(笔名)表示,女艺 人在自己的职业道路和家庭生活中,同样面临许多考验和变化,甚至有些问题在她们身上,会得到更集中和更明显的体现。“因此她们(在 综艺中)用自身经验作为载体来表达一些议题,会有更强烈的效果。”

与女性消费增长息息相关

实际上,“关注女性视角” 在早期美妆、美食、婚恋、才艺 等国内节目中早已大量存在, 例如女性选美、偶像选秀,但 仍是以男性视角“欣赏”、“选 拔”、“评判”女性。而在日渐崛起的网红经济、流量明星社会中,舆论也形成了一些对于女性的刻板审美。

如今的“她综艺”无疑颠覆了过往女性在综艺节目中的样态。“‘她综艺’的热播,一定程度上由于其宣称批判了过往男性凝视下的消费性审美观念,展现出不同年龄段女性的美丽与内在价值。”资深媒体人李楚悦表示。

此外,女性用户在综艺消费上的“战斗力”,如今也已远超男性。根据 2020 年艺恩《女性文娱生活洞察数据》显示,一线和新一线城市中,女性网民比男性网民更为集中。而在友盟+联合优酷基于全域数据推出的《2020年她趋势报告》数据显示,绝大多数20~40岁的看剧和综艺的女性都有着强烈的消费意愿,且女性综合电商渗透率均超过了90%。在李楚悦看来,“她综艺”受到市场青睐, 很大程度上也与当代社会中 女性的消费意愿与能力的增长相关。“‘她综艺’通过节目引起共鸣,进而得到更大的关注与流量。”

——爆款难寻——

“她”成了一种包装形式

尽管在宣传层面,不少节目将自己标榜为“她综艺”,彰显女性价值观, 但事实上似乎并非如此。 例如备受争议的《我是女演员》,虽然邀请的表演嘉宾都是女演员,看似百分之百是以女性为主角的综艺节目,但导师却邀请了刘涛、张晓龙、严屹宽、郑元畅、李治廷,其中绝大部分是男性;同样还邀请到因双男主剧《山河令》而爆红的龚俊、张哲瀚担任飞行嘉宾。该节目总监制程阳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节目里的教导团与女学员是平视视角,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班主任与女学员共同 努力,共同成长。但观众似乎并不买账。豆瓣评分 2.6,让《我是女演员》成为“最差她综艺”。有网友评价,“这个节目只是全面展示了女性的真实困境—— 被男性凝视、被规训、被评价。”

《我是女演员》剧照

对于《我是女演员》的失败,李楚悦认为,绝不是创作者本身不理解“女性视角”,而是“挂羊头卖狗肉”,仍以“男性来评判女性”的视角呈现女性故事。?

豆包认为,“她综艺”在创意上非常考验制作方对社会变化、群体变化的敏感性以及共情能力 。“《我是女演员》想要体现‘女演员’的职业特性和不容易,但强行让一群不资深的‘男导师’装领路人。 这三位男导师既没有过硬的专业能力,也没有能力引导节目走向和控制节奏,反而会让女演员更拘束和不知所措。”在豆包看 来,《我是女演员》很明显没有用心思考和共情“新人女演员”的痛点和矛盾, 反倒让观众再一次“领略” 了演艺圈是“性别地位不平等”的重灾区。?

形式大于内容,缺乏女性表达

在新京报采访人员对观众的随机调查中,大部分人认为,当下大部分“她综艺”口碑差的原因是无法展现女性群体的特殊性“,换成男性一样成立”,对女性困境也是一 笔带过“。现在的节目创作者对女性的理解仍然肤浅偏狭——‘她 综艺’并不是只要请女明星、女演员、女歌手,或者各个领域女性代表,就可以制作一档女性节目的。”李楚悦坦言。

以《听姐说》为例。节目邀请到热依扎、王子文、王菊、阚清子、沈梦辰、徐冬冬等一众颇具话题度的女艺人,给她们一个舞台“大胆开麦”。然而,例如张凯丽谈到自己从未厌烦接演“妈妈”角色; 沈梦辰讲述与杜海涛被催婚的故事;王子文澄清苦恋六年的传闻, 还大方自曝身高……且不提女明星几乎不懂脱口秀的表现,其中女明星的个人化困境,大多也实在难以引起社会女性共鸣——育儿、产后复出、身材凝视等话题只是浅尝辄止,反而上热搜的都是家长里短的八卦。?

豆包|十几档她综艺蜂拥而上无爆款,“姐姐”走后出了啥问题?丨行观
文章插图

张凯丽参加《听姐说》。

形式大于内容,缺乏真正的女性表达,几乎成为“她综艺”的通病。例如,《姐妹们的茶话会》 看似是一场输出“她价值”的谈话节目,但其中“你能接受恋人追星吗?”“买盲盒是冲动消费吗?”“你支持快乐教育还是压力教育?”仍是一些老生常谈,且无性别差异化的议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