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吴与弼,字子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 )
7. 下列各组语句中 , 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中岁家益贫 而与弼辞益力
B.请授以文学高职 以光旷举
C.山西佥事何自学荐于朝 谋于大学士李贤
D.贤请赐召问 , 且与馆次供具 今年且六十八矣
8.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 , 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非其义 , 一介不取 。
凡是他认为不正当的利益 , 丝毫不取 。
B.宦官、释氏不除 , 而欲天下治平 , 难矣 。
宦官、佛教不除掉 , 却想要天下安定 , 难啊 。
C.闻处士义高 , 特行征聘 , 奚辞职为?
听说您正直清高 , 特地征召聘请 , 辞职有什么作为?
D.帝曰:“欲观秘书 , 勉受职耳 。”
皇帝说:“(吴与弼)想要看宫廷珍藏的图书 , 就劝他就职吧 。”
9.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 , 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吴与弼19岁时 , 受《伊洛渊源图》的影响 , 曾苦数年不下书楼 。
B.皇帝应何自学、涂谦的推荐 , 召吴与弼入京为官并对其礼遇甚厚 。
C.吴与弼不止一次以自己身体有病为由向皇帝提出辞官不做的请求 。
D.在吴与弼的来去问题上 , 李贤曾经多次向皇帝#from 本文来自 , 全国最大的免费范文网 end#提出建议并被采纳 。
答案:
每小题3分 , 共12分 。
6.C [造门:上门 , 来到(我家)门上]
7.A [A均为副词 , “更加” 。B前“以”为介词 , “把、将”;后“以”为表目的的连词 , “来”“用来” 。C前“于”为介词 , “向”;后“于”为介词 , “和”“跟” 。D前“且”为连词 , “并且”;后“且”为副词 , “将近”]
8.C [听说您道义高尚 , 特地征召聘请 , 为什么要辞职呢?]
9.B [使皇帝“召与弼入京为官并厚遇之”的是石亨和李贤]
【译文】
吴与弼 , 字子传 , 江西崇仁县人 。吴与弼十九岁那年 , 见到了(朱熹所编的)《伊洛渊源图》一书 , 情绪激昂 , 非常的向往、仰慕 , 于是放弃了追求功名利禄的科举 , 专心攻读四书、五经和洛学(以北宋哲学家、教育家程颢兄弟为首的学派)、闽学(以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朱熹为首的学派)两个学派的语录 , 数年不下书楼 。中年时家境更加贫寒 , 他亲自耕种 , 凡是他认为不正当的利益 , 丝毫不取 。对于四方来求学的人 , 吴与弼节俭度日 , 跟他们分享已经很少的饮食 , 孜孜不倦教诲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