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秦少章赴临安薄序》原文及译文( 二 )
我的同伴秦少章,在我任太学官员时,就把他的文章送给我看,并忧伤地对我说:“这是我家贫穷时,奉大人之命而尽力创作的科举文章 。”那时他率意而作的诗章散文,往往清丽奇伟,比那些举人的文章强百倍 。元佑六年中举,调到临安任主簿 。举子中举后该有些快乐了,但秦少章每次见到我总是不高兴 。我问他的原因,他说:“我是世间的一个孤傲的读书人,本性不高兴的事不做,情意不相合人不去结交 。饮食起居,举止言谈,不愿勉强自己而随从他人 。今一旦为官,都失掉了自我而专去应酬他人 。少时自由自在,真后悔(中举后)祸难跟着到来 。当时我一个人要依靠父母抚养,现在则妻子儿女靠我养活,想不为官,又不能够 。从今以后,我就像涂了漆却想除去一样了 。”我劝解他说:“你为官前的日子,(就像)春夏的草木,而你备受困惑的现在呢,就像芦苇所遭受的霜冻 。大凡人的本性就是只想求得安逸 。(而)安逸,是天下人的大患呀 。变迁现状值得珍贵 。重耳不流亡在外十九年,就不能回国成就霸业;伍子胥不逃奔他国,就不能攻破郢都(复仇) 。这两个人,当其羁旅他乡困窘忧患时,暗地里补益自己的短处,学会原所不会做的事情,这就不像只通过口耳所学到的那样肤浅了 。现在你想到以前的所作所为,那值得悔恨的东西可多了,那能增长见识的东西就更多了 。反思自己而能心安理得,就能驰行天下而没有可畏惧的事情了 。能把饭食让给别人吃的人,是曾经挨过饿的人;赐给他车马却推辞不坐的人,是不怕步行的人 。如果怕挨饿,怕步行,那就有苟且侥幸之心了,遇到的灾难不就多了吗?所以经霜而不变得肃杀的,是植物的灾难;终身安享逸乐的,不是世人的福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