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三槐堂铭(并序)》原文及译文( 二 )
国家将要兴盛,必然会有世代积德的大臣,他们大量行善施德却没有得到善报,但此后他的子孙却能够与遵守祖宗法度的太平盛世的君主共同享受天下之福 。已故兵部侍郎晋国公王佑,在后汉后周期间就已名声显扬,先后侍奉过太祖、太宗两朝,能文能武,忠孝品德高尚,天下人都希望他能出任宰相,但是最终由于他性情正直而不为当世所容 。他曾经亲手在庭院种了三棵槐树,说:“我的子孙将来一定有做三公的 。”后来他的儿子魏国文正公果然在宋真宗景德、祥符年间当了宰相 。那时正值朝廷政治清明,天下太平无事,享受了荣华富贵十八年 。今天把东西存在别人家中,明日去取,有可能取到,也有可能取不到 。而晋公自身修养德行,希望能得到上天的回报 。几十年后他得到了上天的回报,就象手持契约,亲手交割一样 。我因此知道天确实可以说有必然的意志 。
我没有赶上看到魏国公,却见到了他的儿子懿敏公 。他常常对仁宗皇帝直言极谏,出外带兵、入内侍从三十多年 。这种爵位还不足以和他的德行相称 。是上天要使王氏重新兴盛吗?为什么他的子孙有这么多贤能之士呢?世人有将晋国公与李栖筠相比的,他们杰出的才能、正直的气质确实不相上下 。李栖筠之子李吉甫,孙子李德裕,享有的功名富贵和王氏差不多,但在忠信仁厚方面,却赶不上魏国公父子 。由此看来,王氏的福份大概还没有完结吧 。
懿敏公的儿子王巩和我有交往,他崇尚道德而又善作文章,来继承他的家风,我因此作铭来记叙这些事 。铭文是:
啊,多么美好!魏国公的功业,和槐树一起萌生 。辛勤地培植,必定经过一代才能成长 。辅佐真宗,天下安宁 。回到家中一看,槐树掩映庭院 。我们这些普通人,早晨不考虑晚上,只要有好时机,就会追求名利,哪里还有时间修养自己的道德 。只希望有侥幸的运气,不种植就能收获 。如果没有那些君子,国家怎么成为国家?京城的东面,是晋国公居住的地方,郁郁葱葱的三棵槐树,是王家德行的标志 。啊,多么美好!
13.今魏跨带九州/ 根蒂滋蔓/ 平除未易/ 若东西并力/ 首尾掎角/ 虽未能速得如志/ 且当分裂蚕食(错断两处扣1分,多断1处扣1分,扣完为止,3分)
【苏轼《三槐堂铭(并序)》原文及译文】译文:蒋琬接受大家意见上疏后主说:“ 消灭曹魏平息国难,这是为臣我的职责 。自为臣奉命屯守汉中,已过六年,为臣既蠢愚不明,又身患多病,规划方略不得实现,昼夜担心忧虑不安 。如今曹魏跨据九州之地,根深蒂固,平靖清除他们很不容易 。如果吴蜀东西合力,首尾成犄角之势,虽说不见得就能迅速实现成功的志愿,尚且可以对魏国进行分割蚕食,先翦除它的枝叶羽翼 。然而吴国约定出兵时间一再拖迟,几次不能实现,确实左右为难,令人寝食不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