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终军传》原文和译文

《汉书·终军传》原文和翻译
原文:
终军 , 字子云 , 济南人也 。年十八 , 选为博士弟子 。太守甚奇之 , 与交结 , 军揖太守而去 。至长安上书言事 , 武帝异其文 , 拜军为谒者给事中 。初 , 军从济南步入关 , 关吏予繻① 。军曰:“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② , 还当以合符 。”军曰:“大丈夫西游 , 终不复传还 。”弃繻而去 。徐偃使行风俗 , 偃矫制③ , 使胶东、鲁国鼓铸盐铁 。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 , 法至死 。偃以为大夫出疆 , 有可以安社稷 , 存万民 , 专之可也 。有诏下军问状 , 军诘偃曰:“古者诸侯国异俗分 , 百里不通 , 时有聘会之事 , 安危之势 , 呼吸成变 , 故有不受辞造命专己之宜;今天下为一 , 万里同风 。偃巡封城之中 , 称以出疆 , 何也?且盐铁 , 郡有余藏 , 国家不足以为利害 , 而以安社稷存万民为辞 , 何也?偃直矫作威福 , 以从民望 , 干名采誉 , 此明圣所必加诛也 。”偃穷诎 。当发使匈奴 , 军自请曰:“军无横草④之功 , 得列宿卫 , 食禄五年 。边境时有风尘之警 , 臣宜被坚执锐 , 当矢石 , 启前行 。驽下不习金革之事 , 今闻将遣匈奴使者 , 臣愿尽精厉气 , 奉佐明使 , 画吉凶于单于之前 。臣年少材下 , 孤于外官 , 不足以亢一方之任 , 窃不胜愤懑 。”上奇军对 , 擢为谏议大夫 。南越与汉和亲 。乃遣军使南越 , 说其王 , 欲令入朝 , 比内诸侯 。军自请曰:“愿受长缨 , 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军遂往说越王 , 越王听许 , 请举国内属 。越相吕嘉不欺内属 , 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 , 皆死 。军死时年二十余 , 故世谓之“终童” 。(选自《汉书》)
注:①繻:用作通行的帛 ②传:凭证 ③制:帝王的命令 ④横草:使草倒下
译文:
【《汉书·终军传》原文和译文】终军 , 字子云 , 是济南人 。他十八岁时 , 就被选为博士弟子 。太守认为他是奇才 , 就与他结交 , 终军给太守行了拱手礼节后就离开了 。到长安上书谈论国家大事 , 汉武帝认为他的文章与众不同 , 任命他为谒者给事中 。当初 , 终军从济南步行进函谷关 , 守关官吏给他一块布帛 。终军说:“#from 本文来自 , 全国最大的免费范文网 end#拿这东西有什么用?”那个官吏说:“这是返回的凭证 , 回来时应该拿它合符 。”终军说:“大丈夫到国都游历 , 决不返回 。”丢下布帛就走了 。徐偃被派出巡视风俗民情 , 他假托皇帝的命令 , 命令胶东、鲁国一带熬盐炼铁 。御史大夫张汤弹劾徐偃假托皇帝的命令危害极大 , 依法应判死罪 。徐偃认为大夫出京都公干 , 有关国家安定、万民生存的事情 , 可以独断专行 。皇帝下诏终军审问 , 终军责问徐偃:“古时候诸侯各国 , 国情民情不同 , 百里之间就不通消息 , 时常有访问会事情 , 国家的安危 , 瞬息万变 , 所以可以不受君命而独断行事;现在天下统一 , 到处都一样 。你在国家疆域之内巡视 , (反而对人)说是出国(指到诸侯国) , 这是为什么?况且 , 盐铁 , 那些郡都有积蓄 , (熬盐炼铁)国家也不能靠它得到好处 , 你却拿使国家安定、万生存为借口 , 这是为什么?你竟然假托皇帝的命令作威作福 , 来迎合百姓的心意 , 求取个人的名誉 , 对这样的作为 , 皇帝一定加以惩罚的 。”徐偃理屈词穷 。当委派使者前往匈奴时 , 终军主动请示说:“我没有驰骋疆场的功劳 , 却担任宫中侍卫 , 白吃了五年俸禄 。边境时常有警报 , 我应该穿坚甲拿利器 , 冒流箭、飞石 , 冲锋在前 。我不熟悉军事 , 今天听说要派遣赴匈奴的使者 , 我愿意振作精神全力以赴 , 辅佐使者 , 在单于面前讲明是非利害 。我年轻低能 , 不熟悉位臣之积 , 不足以胜任使者之职 , 自己心中有难以承受的郁闷怨恨(对自己) 。”皇帝觉得他的话很不一般 , 就升为谏议大夫 。南越与汉朝和亲 , 皇帝就派终军出使南越 , 去说服南越王 , 想让南越王来朝拜 , 作汉王朝的诸侯国 。终军主动请求说:“我希望得到一根长绳子 , 一定捆住南越王把他带到朝廷来 。”于是终军前往游说南越王 。南越王听信了终军的话并且答应举国附属汉朝 。南越宰相吕嘉不愿归顺汉朝 , 便发兵攻击南越王以及使南越的汉朝使者 , 南越王和汉朝使者都被杀了 。终年死时年仅二十多岁 , 所以世人称他为“终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