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于成龙传》原文及译文

《清史稿·于成龙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 。顺治十八年,授广西罗城知县 。罗城居万山中,盛瘴疠,民犷悍 。方兵后,遍地榛莽,县中居民仅六家,无城郭廨舍 。[u]成龙到官,召吏民拊循之,申明保甲 。盗发即时捕治,请於上官,谳实即处决,民安其居,尽力耕耘 。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 。牒上官请宽徭役,建学宫,创设养济院,凡所当兴罢者,次第举行,县大治 。总督卢兴祖等荐卓异 。康熙六年,迁四川合州知州 。四川大乱后,州中遗民裁百馀,而供役繁重 。成龙请革宿弊,招民垦田,贷以牛种,期月户增至千 。迁湖广黄冈同知,驻岐亭,尝微行村堡,周访闾里情伪,遇盗及他疑狱,辄踪迹得之,民惊服 。
十三年,署武昌知府 。吴三桂犯湖南,师方攻岳州,[u]檄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 。
十七年,迁福建按察使 。有民以通海获罪,株连数千人,狱成,当骈戮 。成龙白康亲王杰书,言所连引多平民,宜省释 。王素重成龙,悉从其请 。十九年,擢直隶巡抚 。宣化旧有水冲沙压地千八百顷,前政金世德请除粮,未行,为民累 。成龙复疏请,从之 。又以其地夏秋屡被灾,请治赈 。别疏劾青县知县赵履谦贪墨,论如律 。
【《清史稿·于成龙传》原文及译文】二十年,入觐,召对,上褒为“清官第一”,复谕劾赵履谦甚当,成龙奏:“履谦过而不改,臣不得已劾之 。”上曰:“为政当知大体,小聪小察不足尚 。人贵始终一节,尔其勉旃!”旋赐帑金千、亲乘良马一,制诗褒宠,并命户部遣官助成龙赈济宣化等处饥民 。未几,迁江南江西总督 。成龙至江南,自奉简陋,日惟以粗粝蔬食自给 。居数月,政化大行 。势家惧其不利,构蜚语 。明珠秉政,尤与忤 。
二十二年,副都御史马世济督造漕船还京,劾成龙年衰,为中军副将田万侯所欺蔽 。命成龙回奏,成龙引咎乞严谴,诏留任,万侯降调 。二十三年,命成龙兼摄两巡抚事 。未几,卒於官 。
成龙历官未尝携家属,卒时,将军、都统及僚吏入视,惟笥中绨袍一袭、床头盐豉数器而已 。民罢市聚哭,家绘像祀之 。赐祭葬,谥清端 。内阁学士锡住勘海疆还,上询成龙在官状,锡住奏甚清廉,但因轻信,或为属员欺罔 。上曰:“于成龙督江南,或言其变更素行 。及卒后,始知其始终廉洁,为百姓所称 。殆因素性鲠直,不肖挟仇谗害,造为此言耳 。居官如成龙,能有几耶?” (节选自《清史稿?于成龙传》)
译文:
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 。顺治十八年,被任命为广西罗城知县 。罗城县处在万山之中,流行瘴气瘟疫,民风粗犷凶悍 。又正处于战争之后,遗地荒草荆棘,县城中仅有六家居民,县城也没有城墙和官署 。于成龙到任以后召集官吏百姓安抚他们,明确保甲制度 。有强盗出现,就立即抓捕治理,向上级请示,审判清楚后就处决,百姓安居乐业,全力耕作土地 。于成龙和百姓相亲相爱如同家人和父子一样 。他向上级写文书请求放宽徭役制度,#from 本文来自,全国最大的免费范文网 end#又兴建学舍,创立养济院,凡是应当兴办和去除的事情,都按次序一件一件实行,全县治理得很好 。总督卢兴祖等人以政绩“卓异”为理由把他推荐给朝廷 。康熙六年,于成龙升任四川合州知州 。四川在大乱之后,合州剩下的百姓只有一百多人,可是赋税和劳役却很繁重 。于成龙请求革除旧弊,招揽百姓开垦荒地,借给百姓耕牛和种子,满一个月后,户口增加到上千 。又升任湖广黄冈的知州,官署设在岐亭,他曾经到村落中去微行私访,遍访民间隐情,遇到盗贼以及其他可疑案件,就按其踪迹抓到案犯,百姓非常惊叹佩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