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敬恒先生事略》原文及译文

《姚敬恒先生事略》原文及翻译
全祖望
姚敬恒先生事略
[清]全祖望
原文:
《李二曲集》中别辑前代讲学诸君,有出于农工商贾之中者,共为一卷,以勉学者 。以予近所闻,近日应潜斋高弟有曰凌嘉印、沈文刚、姚敬恒,皆拔起孤露①之中,能成儒者 。凌、沈之名尤重,见于沈端恪公所为传,而敬恒躬行,与相鼎足,顾未有知之者 。
敬恒,讳宏任,别字思诚,杭之钱塘人也 。姚氏,故杭之右姓 。敬恒少孤,其母贤妇也 。敬恒不应科举,隐于市廛②,稍营十一之息以养家 。其母一日见敬恒贸丝,银色下劣,愠甚 。曰:“汝亦为此恶行乎?吾无望矣 。”敬恒皇恐,长跪谢,愿得改行 。乃受业于应先生潜斋,每日朗诵《大学》一过,潜斋雅爱之 。一言一行,服膺师说,泊然自晦,凡事必归于厚 。沈甸华之卒也,潜斋不食二日,敬恒问曰:“朋友之丧而若此,无乃过欤?”潜斋喟然叹曰:“为其无以为丧也 。”敬恒曰:“请为先生任之 。”殡葬皆出其手 。潜斋不肯轻受人物,惟于敬恒之馈不辞,曰:“吾知其非不义中来也 。”然敬恒不敢多有所将,每时③其乏而致之,终其身无倦 。潜斋之殁,敬恒执丧如古师弟子之礼 。姚江黄先生晦木于人鲜可其意者,独见敬恒而许之,曰:“是独行传中人物也 。”
尝游于闽,闽督姚公盛延之,访以海上事④ 。敬恒对曰:“游魂⑤不日底定矣 。但闽中民力已竭,公当何以培之?”闽督肃然颔之,然敬恒以学道故,所营十一之息无甚增益而勤施,渐不可支,遂以此落其家 。
晚所以非罪陷缧绁 。宪使阅囚入狱,敬恒方朗诵《大学》,宪使异之,入其室,见其案上皆程、张之书也,呼与坐而语之,大惊,即日释之 。然敬恒卒以贫死 。其平生但事躬行,不著书,故鲜知者 。予既附志于《潜斋墓表》中,复摭拾其事以传之,以配凌、沈二君,且以待后世有二曲其人者 。惜访其母姓,竟不可得 。
【注】①孤露:父亡无所荫庇 。②市廛(chán):店铺集中的地方 。③时:通“伺” 。④海上事:清政府平定台湾之事 。⑤游魂:指当时据守台湾的郑氏政权 。
译文:
《李二曲集》中另外辑录前代讲学的各位士人,有的出于农工商贾之中,共编为一卷,用来勉励后学之人 。以我最近所听到的一些事情来看,近来应潜斋的高才弟子有叫凌嘉印、凌嘉印、姚#from 本文来自,全国最大的免费范文网 end#敬恒的,都没有靠父母的荫庇,成为儒学大师 。凌嘉印、凌嘉印的名声尤其高,记载于沈端恪公为他们作得传记里 。二姚敬恒亲自作传,他们三人名声并重所以没有人了解 。
姚敬恒,讳字宏任,别字思诚,杭州钱塘人 。姚家,是杭州的大姓 。姚敬恒年少时死了父亲,他母亲有贤德,姚敬恒不去应考科举,隐藏在市井之中,曾经经营小生意收取十分之一的利息来养家 。他母亲一天看见他卖蚕丝,银白色蚕丝色泽低劣,非常生气 。说:“你怎么能做这种恶行我没什么指望了 。”姚敬恒非常恐慌,长跪在地上像母亲道歉,请求改正自己的行为,于是拜应潜斋先生为师,每天朗诵《大学》一遍,应潜斋先生向来喜欢他,一言一行,都服从老师的教诲,淡然自我领悟,凡事一定要从厚道出发 。沈甸华先生去世,应潜斋两天不吃饭,姚敬恒问到:“朋友去世就这样,恐怕太过分了吧?”应潜斋长叹道:“是因为没办法为他办丧事啊 。”姚敬恒说:“请让我为先生做这件事 。”殡葬都是他亲手安排 。应潜斋不肯轻易接受他人财物,只有姚敬恒送的不推辞,说:“我知道他的钱财不是不义之财啊 。”然而姚敬恒也不干拿出更多,每次等到他钱物匮乏是才给他,至死不变 。应潜斋死后,姚敬恒办丧事时执礼如同古代的老师弟子 。姚江黄先生教诲别人很少有可意的,唯独看见姚敬恒,答应收他为徒,说:“他是独行传中那些节操高尚,不随俗沉浮的人物啊 。”

推荐阅读